他开始利用自己在禁卫军的关系,收集关于方明理和宋仲文的情报。
他派心腹之人深入市井,探寻他们的过往行径和暗中勾结的线索。
同时,他在处理那些琐碎案件时,也格外用心,试图从细微之处发现突破的机会。
……
暮色沉沉,大理寺衙署的獬豸铜像在雨中泛着冷光。
刘善身着一袭整洁官服,握着新制的象牙腰牌跨入正堂,却见案头堆满半人高的卷宗。
此时,一名文书小吏匆匆走上前来。
他身形瘦弱,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长袍,头深深地低垂着,双手恭敬地交叠在身前,用略带颤抖的声音禀报:“大人,这些皆是积压了半年之久的悬案,方寺卿特意交代……请刘大人您务必‘仔细斟酌’。”
“仔细斟酌”四个字,从小吏口中说出时,似乎带着别样的深意,在空气中微微回荡。
刘善微微颔首,目光并未从小吏身上移开,紧接着问道:“宋仲文呢?”
说话间,他伸出手,随意地翻开了最上层的那本案卷。
随着卷宗的展开,一股陈旧的气息弥漫开来,只见纸张微微泛黄,上面的字迹虽还算清晰,但在一些关键之处,却有着明显的涂改痕迹。
这是一桩牵扯到皇商的私盐案,案情复杂棘手,而让刘善皱眉的是,涉事者名录竟被一大片墨迹污了大半,那些原本应该清晰记录的名字变得模糊不清。
小吏听到刘善的询问,头垂得更低了,几乎要贴到地面上,声音也愈发微弱:“回大人,宋大人告病已经三日了。”
然而,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嘈杂之声,打破了正堂内原本凝重的寂静。
只见十余名身着素白麻衣、头戴孝帽的百姓,神情悲愤,他们不顾一切地冲破了卫兵的阻拦,乌泱泱跪满庭院。
那一片素白之色在灰暗的天色下显得格外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