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大理寺卿方明理还时常在公开场合对刘善的决策提出质疑,试图削弱他在众人心中的威信。
每当刘善提出一个处理案件的方案,方明理总会寻出各种理由加以反驳,言辞犀利,毫不留情。
他的目的就是要让大理寺的官员们认为刘善不过是个不懂刑狱审断的门外汉,从而对他的命令产生抵触情绪。
在一次大理寺的案件讨论会上,气氛格外紧张。
刘善坐在上位,手中拿着一份卷宗,正准备阐述自己的观点。
还未等他开口,方明理便抢先说道:“刘少卿,您虽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但这刑狱之事,与行军打仗截然不同。
您看这起案件,涉及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隐晦的线索,您真的有把握做出公正的判断吗?”
刘善抬头看了方明理一眼,目光坚定而自信:“方大人,我虽初涉刑狱,但我相信,只要秉持公正之心,仔细勘查证据,必能做出正确的裁决。”
方明理冷笑一声,继续说道:“哼,说得轻巧。这大理寺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规矩,岂是您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您可别因一时的鲁莽,坏了大理寺的名声。”
刘善心中明白方明理的意图,但他并未退缩,而是据理力争。
然而,在方明理的煽动下,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官员也开始对刘善的观点产生了怀疑,会议最终不欢而散。
而宋仲文,这个与刘善有着深仇大恨的人,在方明理的授意下,更是不遗余力地给刘善制造麻烦。
他四处散布谣言,诋毁刘善的声誉。
在大理寺的走廊上、庭院中,总能听到他那阴阳怪气的声音:“哼,这刘善,不过是靠着女帝的宠幸才爬上这少卿之位,根本不懂刑狱审断的门道。他来大理寺,简直是误人误事!”
这些谣言如同一股股毒烟,在大理寺内迅速蔓延开来,使得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对刘善产生了偏见和误解。
刘善虽有所耳闻,但他并未被这些谣言所困扰,而是决定暗中调查,寻找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刘善深知,自己如今身处困境,但绝不能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