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颂其实想要问的话是,若是这世上没有曹操,会如何?
不论这次大江之上的决战如何,若是士颂真能除去曹操这个人,后续会怎么样?
若是士颂,不惜惹来中原统治集团的疯狂报复,直接找机会,派出暗杀队伍,完成了对曹操的暗杀行动,就算是曹军上上下下一个不死,轻易拿下孙权刘备,那后面的天下局势,会不会对自己更加有利。
在贾诩看来,没有了曹操的曹魏集团,和有曹操领头的曹魏集团,完全是两个档次的对手。
而且曹操若是真就不明不明,意外地死在了这大江之上,北方必乱。
到时候,北方集团有没有实力和精力南下来报仇,都是两说,搞不好士颂还能趁势北上反推。
见贾诩的眼神之中,越来越有光,闪烁着期待。
士颂知道,自己这次,真可以放手一搏。
之后,为了调动曹操,或者说让曹操安心率领主力沿江东下,士颂这边把臧洪以及其麾下的三万雄武军主战部队,用水军运到了江夏郡,和孙刘联军汇合。
那边,两家联军变成了三家联军。
而且士颂这边说得很清楚,南楚军队主将臧洪,在联军之中,任凭督都周瑜调遣。
这也算是默认了周瑜指挥联军部队的地位。
一方面算是给东吴,给周瑜面子,另外一方面,也是士颂不想要影响命运的巨轮。
有些火,还是应该由原本的人来点燃的好,自己,只在边上看着,做好辅助即可。
同时,士颂也和孙权一样,将沿江分布的各支部队开始集合,为一线对抗部队押阵。
除了留在益州方面的吴懿所部北府军外,包括陆逊的南蛮营各部,留下部分部队原地驻防,其余各部,都开始向公安集中。
这里向东,可以支援联军战场,断曹军后路,向北可直攻江陵,拖延曹军后续援兵。
臧洪按照士颂的军令,率军东进,将物资屯驻于下隽,军队则在罗县港布阵。
为此,刘备军在樊口和周瑜部汇合后,继续西进,过嘉鱼后在陆口设置了联军主营。
为了应对联军的动作,曹操停下自己东进的水军部队,让水军退回到大江以北,和自己占据优势的陆军汇合。
同时,他把这些年让曹仁于禁打造的诸多战船,都迁到了乌林一带。
只是曹操虽然有心集中实力,想要靠绝对的优势来碾压南方联军。但是他麾下的将领们,则不是这个想法,而且每个派系还都有不同的心历路程。
荆州集团的曹仁,于禁为代表的将领,即便是知道士颂和孙权的水军厉害,但是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可是在荆州训练了水军有六七年了,整个荆州可是有着近十万常备军队的。
他们连一个屡败屡战的刘备和江夏郡都拿不下来,面子上肯定过不去。
此外,作为荆州一线部队,多年无功的他们,若是跟在大军之中,还无法建立功勋,他们就更加难看了。
这几年来的水军训练成果,他们总还是希望能够展示一二。
而跟着曹操一起南下的诸多北方将领,则是对曹操的“谨慎”给弄得不满了。
曹操也好,程昱,荀攸等主要谋士也好,一直都在说北方士兵不擅长水战,需要在大江之上先熟悉一段时间,之后再和南方军队在水上开战。
这种话语,从常理上来说,没有任何的问题,但也单单只是常理上来说了。
曹操九十六万军队之中,当然有几个“基因突变”的存在。
有一些北方将领,却多少也对水战有一定心得,甚至有一定经验的武将,他们也希望能够快点和南方军队交手,来凸显自己的能力,以期为自己的个人发展,添砖加瓦。
面对一位又一位将领的请战,曹操知道自己不能太打压斗志,毕竟,军队士气不能丢。
另外便是,一直认为南方水军厉害,却没有实际交手,不去真实地试试对方有几斤几两,就盲目认定对方实力在自己之上,似乎也的确有些可笑。
于是,他让于禁率曹魏荆州水军开路,又调派青徐兵精锐,令张掖、吕虔统领,在荆州水军两侧呼应。
别的不说,曹军仗着自己占据中原之地的优势,战船的高大,完全可以碾压东吴水军,站在江边眺望的曹操,此刻还是十分满意的。
只是曹操没有料到后续的发展。
江东方面,周瑜见曹军之中本来已经退走的水军,再次列阵杀出,略有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