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也不管士颂是真的不明白,还是假装不明白。
到了这种时候,他也不掖着藏着了,直接明白地分析道:“对于曹操而言,我们看似三家联合。但有势力对抗他的,不过我们和孙权两家而已。刘备缺兵少将,即便是世之英雄,也无用武之地。”
“但刘备,却是个很好的杀鸡儆猴的目标。”
“若是曹操能迅速击破刘备,拿下江夏郡。不单单是给他的南征之路,开了个好头,更能彰显他的军威,继续对孙权集团的投降派施压。”
“不论这些人能否劝动孙权投降,后面的对抗之中,这些人,都会给他们自己留有后路。”
“所以曹操的军队,不会轻动。若动,就一定要取得成效!”士颂点点头,认可了贾诩的说法。
贾诩接着说道:“此外,曹操这次南来,说是一百二十万大军。不论其中有多少水分,但五六十万的主战部队,还是有的。”
“以此来看,曹操如何调配好军队配置,做好分进合击,也会颇花时间。若是处置不当,最后变成了堆砌人命,拿下江夏,一来他得不偿失,二来对于曹军士气,反而会有打击,毕竟谁也不想当弃子。”
徐庶和马良对视一眼,算是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曹操的部队,想要展现出他的强势,运用他们的优势,取得最大的成效,就必须被他们人数多的“优势”所拖累。
士颂又问道:“那文和先生,我们当如何应对呢?”
贾诩的心里面,先是默默叹了口气,心说这仗要是能不打那是最好,等曹操死了,士颂想要如何北伐,我都觉得可行。
但现实是,曹操也会看到这一点,也会穷尽心力,在他曹操归天之前,为曹家后人,扫清士颂这个最大的隐患。
“听闻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已经去了江东。他和周瑜,鲁肃一起,劝住了犹豫不决的孙权。”贾诩没有正面的回答士颂,而是从目前南面诸家的安排开始分析。
这一次,诸葛亮依旧舌战群儒,只是这一次,并没有所谓的智激周瑜。
作为孙策八拜之交的周瑜,东吴军中顶梁柱的周瑜,立刻就表示出了要和曹操决战的心意。
然后孙权便以周瑜为督都,程普为副督都,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五万东吴精锐部队,沿江北上,到江夏郡和刘备军的“五万”人马汇合。
此外,孙权在周瑜后面,率领“十万”大军压阵,总计孙刘联军二十万,若是加上民夫,后勤,孙权反正对外也宣称自己领兵“三十五万”,将与曹操会猎于大江之上。
贾诩点明白现在的局面后,又针对士颂的行动,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孙权既然选择了迎战,曹操在把军队逐步南移之后,自然会分出一部分部队向东而去,击破周瑜部队,以杜绝刘备军外援。此时,曹操所顾忌的,便是我军的动态了。”
“我军二十五万主力部队,再加上屯田军,新军,民团三十万人马,都沿着长江一线,布置在武陵和长沙郡内。另外便是益州东面的近十万鱼龙混杂之部队,对于曹操而言,一定会分出部分军队,看住我们的部队,之后用主力部队,去迅速击破刘备。”
“而我们,也可以分出一批精锐部队,前往和孙刘联军汇合。那时候,曹操是否看到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希望,我不确定。但对于我们而言,恰恰是机会。”
“曹军主力若是能集中于一处,我联军破曹,才能给与曹军最大的打击。”
“而且,大江之上的这场水战,对于我们而言,优势更大。曹操此人,水战不佳。”
贾诩最后,点出了这战的关键。
那就是曹操纵横天下,扫灭中原群雄,还真就是靠的步兵和骑兵,还真就没有涉及水战。
不论他曹操有多么的熟读兵书,但曹操没有水战经验,那就是没有经验,很可能会犯下各种错误。
而这些错误,便是此时南方联军获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
士颂也是聪明,一点就明白。他问道:“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可分兵前往相助,引曹操将主力部队放置于长江边上,建立水寨,而后和我们在大江之上决战。”
“正是如此。”贾诩点头认可。
他不知道这一刻,士颂仿佛看到了一场滔天大火的引线,正拽在贾诩手上,只等着周瑜去点燃罢了。
“好,我这就传令,让蔡瑁做好准备,后面挑选各部精锐部队,送去和孙刘联军汇合,以示支援。”士颂忽然想到什么,嘴角露出了一丝令人玩味的笑容。
士颂心中忽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若是曹操死在了赤壁,后续会如何?
想到这里,士颂也不拖延,直接就询问道:“先生还记得否,当日我曾问您,若是袁绍击败了曹操,我当如何处置。”
贾诩有些疑惑地看向士颂,对于士颂忽然问起这话,心中还是有些不解,只是茫然地答道:“我当时的回答是,若是曹操败于袁绍,便恭喜主公可得天下了。”
小主,
说完这话,贾诩忽然眉毛一挑,而后说道:“主公之意,是这次曹操南征,不论战事成败,一心完成这句话吧。”
贾诩就是贾诩,当即明白了士颂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