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明迳村有两件大喜事。
村东头的财主家传五代皆是男儿,瞧着别家的丫头乖巧喜人,可谓是日盼夜盼,顶着丧命的危险终于老来得子。
求仁得仁,财主家高兴的大宴一个月,连路边的叫花子都肉眼可见的胖上一圈。
同一天。
村西头的穷人家也诞下一子,延绵子嗣可是大喜之事,家里没钱,就买红纸糊了十来个红灯笼往栅栏墙上挂了一圈,就当贺喜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无影。
财主家的掌上明珠在这个重男轻女的时代过的无忧无虑,有喜欢的襦裙和喜爱的杜鹃。
春天听风夏天听雨,过得好不惬意。
穷人家的少年承载着爹娘的希望,拿着爹娘牙缝挤出来的铜钱上了私塾。
知晓家里供养不易,每日雷打不动,月挂枝头才睡,天不亮就起来习读,不可谓不刻苦。
村里的私塾不大,财主家拿银子开办的,象征性的收几文钱银子造福全村的娃娃。
不管是哪个娃子读书出了头,都是全村的光荣。
时光匆匆,男娃弱冠之年参加县试,竟夺得县案首。
那可是明迳村的出名的天才,往前头数百年都没这么一个娃子。
可谓前途无量。
少女正值豆蔻年华,见少年意气清朗,虽身穿旧衣,却脊背挺直彬彬有礼,不免心生慕爱。
自家女儿的心思日渐显露财主岂能不知,他也不是注重门第的老顽固。
相比门第,更重男娃潜力。
亲自见了一面,少年说话条理清晰不骄不躁,找人打探一番,家里虽穷,男娃却是个懂事的,每日习读功课还会找时间给爹娘做活计分担。
掏粪,扫地,劈柴,打水,种地,样样都能干。
这让财主心中暗自宽慰,乡下读书人大多眼眶高,就算读不出个所以然也会觉得高人一等。
要不得。
此娃好的很。
便默认了自家姑娘的心思,甚至暗自许诺女儿,等少年过了府试,便给两人议亲。
往后日子里,少年刻苦,姑娘相伴,既是同学,又是青梅,一切像是好的方向发展。
一个月后,少年果真不负众望,一举夺得府案首。
捷报传回家,整个明迳村都张灯结彩。
财主老爷更是家家户户发上两文铜钱吃酒。
村里明镜的,纷纷恭贺喜得佳婿。
“能娶你咯。”少年指着榜单对着姑娘笑的牙不见眼,难得的单纯。
“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