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县城(万户以上)的长官才叫县令,一个月俸禄是80石,县令属官:县丞、县尉一个月俸禄是40石。
一般县城(万户以下)的长官叫县长,一个月俸禄是40石—60石不等(根据县大小区别)。县长属官:县丞,县尉一个月俸禄是30石。
嚯,原来这两块金子和一个小型县城的县长一个月工资差不多啊。
可是这个时代貌似没有钱庄兑换五铢钱啊!最早的民间钱庄出现在宋朝,而被官方承认是在明朝万历年间。
“哎,要是有钱庄就好了。”张亮叹了口气说道。
“钱庄??钱庄是干啥的??”张三爷问道,然后又吃惊地问:“难道是制钱的庄园??亮子你要自己制钱??”
不怪张三爷这么想,今天刚杀了二十多个官差,现在又想要制钱。这孩子的野心不是一般的大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爷,您想哪去了。我说的钱庄是兑换钱币的地方,您想啊,咱们得了这两块金子,总得花出去不是。
可是咱们又不买大物件,买小物件都用五铢钱,这黄金没地方给兑成五铢钱啊!”
张三爷恍然大悟道:“奥,亮子,你说的是兑换钱币的地方啊!咱们颍川郡就一家负责兑换钱币的店铺,就在郡城里。”
“啥??”张亮愣了一下,问道:“咱们这还真有钱庄??”
张三爷说道:“可是,那里不叫你说的那个什么钱庄啊。”
“不叫钱庄??”张亮问道:“那叫什么?”
张三爷想了想,说道:“好像叫什么质库,对,就叫质库。”
“质库?”张亮一脸疑惑的的问道,自己好像没听过这个名字啊!
“嗯,就叫质库,我年轻的时候去过几次郡城,见有人拿着金子或者首饰啥的去质库换钱。他们那地方很好认,因为他们门口还挂着一个牌子,牌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字——当。”
“当铺?”张亮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时代是当铺,奥不,是质库兑换钱币啊。
张亮不知道的是钱币兑换早就有了——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多元化货币制和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状况,使货币兑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
兑换业务则自西汉开始出现,汉朝时并没有钱庄,而是由质库兑换。
到唐宋有所发展,始由金银店、柜坊等兼营。
直到明万历五年,庞尚鹏奏准设立钱铺,这才有了合法的钱铺。再到后来,钱铺又慢慢的变成钱庄了。
张亮虽然不知道钱庄的具体演变过程。但他想到了银币,就跟以后的“袁大头”差不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