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对传统的反思

三饷指的是辽饷——应对后金入侵但军饷不足的赋税,又叫“九厘地亩银”,简称“九厘银”;剿饷——镇压农民军的军费;练饷——为了训练边兵、乡兵而征收的赋税。

三饷在当时看来都是必须的,从皇帝统治的角度讲。但南方士人、官员对从哪里征这笔钱是有异议的,他们主张按全国土地进行平均摊派。

这个骚操作简直是狗屎。这一操作的理由是南方已经承担了比北人更重的税赋,所以在三饷上应当平均分摊。

结果这一操作直接将北方的民众推向了农民军和后金女真。

因为其无视了北方民众在天灾、后金入侵、流民作乱的接连打击下,根本交不起这笔钱,更不用说交的是“九厘银”。

北方根本不产白银,天下白银首在江南,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两银子在南北方的购买力简直是天差地别,相应地一两银子的税赋落在南北民众身上的负担也是天差地别。

对于南方士人而言,大明的灭亡导致他们无忧无虑的富裕生活消失了,所以才多有哀悼。

但在同一时空下,彼时江南士人在江南享受荣华富贵、动辄聚会百人千人,连秦淮河都装不下这帮王八蛋的奢靡无度的时候,北方民众却在易子而食,你觉得这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吗?

所以后来江南反抗后金统治的时候,由前明北方军队改编而来的绿营兵,在屠杀江南人方面毫不手软,甚至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

最搞笑的是当明朝统治结束的那一刻,江南士人所依附的国家机器垮台后,江南的奴隶开始反抗这些士人的统治、摧毁他们的田地财富的时候,这些饱读诗书、自诩华夏的士人立马向他们眼中的狄夷卑躬屈膝,跪舔至极。

当然后来江南士人之所以又开始怀念明朝,是因为后金开始向他们征收在明朝统治时期拖欠的赋税,而他们根本交不起.........

以至于出现了抛家舍业的现象,这和他们痛恨的流民有什么区别?

..........

这一系列的现象可以理解为江南士人作为国家统治阶层,在这一国家机器面临崩溃的情况下从国家的主人退了一步,退到江南的主人。

这很正常,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地方割据势力都有抬头的迹象。

有因必有果。

相较于北方民众迫于生存的无奈,江南士人的前后一系列行为可以用前倨后恭、厚颜无耻、卑鄙下流........来形容。

而更让人恶心的是某些思想家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