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广信的时候,王守仁去拜访娄谅。

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的学说。

之后,他熟读朱熹的着作,开始思考格物致知。

为了实践格物致知,他后来甚至“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结果啥都没发现。

之后,他对格物的学说产生了怀疑。

1492年,王守仁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中举。

然而,之后考取进士却未中。

二十五岁的时候,他再次参加科举,还是没中。

而王守仁面对挫折,和别人表现出来的态度也都不同。

他说:“世人都以考不中状元为耻,而我却以考不中状元而感到懊恼为耻。”

这时候的王守仁,虽然还没有龙场悟道,但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心性。】

黄巢:请打开麦克风交流。

【王守仁并未计较这些,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道路。

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考试出色,中二甲进士,顺利进入了工部任职。

王守仁在会稽山阳明洞筑室讲学,自号阳明子,这也是王守仁王阳明称呼的由来。

1506年,宦官刘瑾擅政。

王守仁上书论救触怒刘瑾,受了四十杖之后被贬到了贵州龙场。

父亲王华也被赶出了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中途,刘瑾擅更是派人追杀王守仁,他伪装跳水自尽躲过一劫。

后来,他来到了贵州龙场。

那时的龙场,算是没有开化的地区。

王守仁在这里教导开花当地人,深受民众爱戴。

不仅如此,经历了人生起伏的王守仁,开始思考冥想。

他结合自己这么多年的遭遇,日夜反省。

有一天晚上,王守仁忽然顿悟了。

他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史称龙场悟道。】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天幕下的古人看着这八个字,都沉思。

每个人心中与生俱来就有圣贤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