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这代表着大唐殷实的未来啊!!!

天幕继续说道。

【制造玻璃,步骤其实并不是那么繁琐!!】

【更在于料比的精确,熔热之控,及成形后的加工!!!】

【玻璃的本料,取、碳酸钠、石英砂、石灰岩三者!!!】

【按其比例,合而混之,置特制之炉!!】

【然后燃至烈焰,待其尽融,则成玻璃液体!!】

【其后,玻璃液须经冷却凝固!!!】

【既凝,则以清水濯之!!】

【而更借模具或巧手捏制,随意取形,变幻多端!!】

【这种办法、相较前二者而言,定型之法,尤为简易!!!】

一众帝王闻言,纷纷点头赞同。

在这几项技术中,玻璃制造的整体流程确实显得较为简易。

但看似简单的工艺却隐藏着诸多细节!

尤其是在现在生产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技术操作中的任何一环疏漏,都可能导致最终产品质量的严重下降。

制作玻璃所需的三种原料,石英砂、碳酸钠和石灰岩,虽然获取方式较为直接,但各自都有着独特的特性和加工要求!

首先,石英砂的获取主要依赖于采掘岩层。

由于其硬度较高,在开采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

当时的工匠们通常使用尖头工具或粗制锤子,将石英岩层一点一点剥离,再进行初步筛选以去除杂质。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细小的矿物杂质混入其中,影响玻璃的透明度和纯净度。

为了提高质量,部分地区的工匠会通过水洗的方式,进一步分离纯净的石英砂颗粒,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的技术含量。

天然碳酸钠则多见于一些盐湖区域,这类区域通常地势低洼,四周环绕山脉,雨季时湖水充盈,干旱时盐层露出表面,便于采集。

但天然碳酸钠的产量受限于环境条件,有时难以大规模获取。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许多地区的人们发明了替代方法,例如焚烧特定种类的海藻或陆生植物,制取含碳酸钾的灰碱。

灰碱虽然不如碳酸钠直接,但经过一定的处理后,也能在玻璃制造中发挥相似的化学作用。

不同原料之间的转化与调配,考验着工匠们对材料特性的理解和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