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他还是想着能吃。
毕竟自己这还长身体呢。
不管以后要干啥,身体养好了总不吃亏。
当然,大的野物他想吃,但是估计也没机会。
毕竟村里面这几个猎人用的都是铁砂枪,也就能打打小东西。
除非是哪个不开眼的,非得往夹子和陷阱里钻,要不然像野猪这些东西是没指望的。
就算打到,也未必能轮得到自己去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就是鱼了,这次出去,也都没人买。
毕竟本地的鱼多少都有股子土腥味,没什么人爱吃。
所以,哪怕随便找条河沟,就能轻易捞上来几十上百斤的鱼。
当然捞上来的,也大半都是泥鳅、鲫鱼、老头鱼之类的。
可是会去捞鱼的人仍然不多。
捞鱼的,大半也是拿来喂家里的鸭子。
倒是有时候干旱或者河流改道什么的,导致泡子河道干涸,他们会去拣些蚌壳,回去砸碎了,给家禽补钙。
偶尔虽然会吃一点,也大半是捞到大鱼,吃个新鲜罢了。
初次听说这点,李想国暗地里直拍大腿。
他穿越过来得太晚了,已经太冷了,不适合去捕鱼。
要不他高低也得去弄上个几百上千斤。
这鱼有土腥味怕什么,能比白菜萝卜还难吃?
自己弄来了,晒成鱼干。
哪怕不烧着吃,冬天没事,火炉边上烤几根当成零嘴不行,能比玉米馍馍的营养还差?
本地人能接受的,只有江里捞出来的大鱼。
这鱼够大,用来待客或者过年也有面子。
至于在饭桌上凑个数的,那最多也就是冬天砸冰眼捕的鱼了。
用冰镩子凿透一米多厚的冰层,再拿抄罗子捞了鱼往冰面上扔。
扔到冰面上的鱼蹦跶两下很快就冻僵了。
总能弄些泥鳅、鲫鱼、红肚蛤蟆(也就是林蛙)什么的,运气好甚至有鲤鱼、草鱼、鲶鱼什么的大货。
这个年代这么干的人也不多,甚至找好地方,一个冰眼弄上几百斤也没多困难。
毕竟是冬天,大半的鱼都不怎么吃食物了。
这个时候的鱼,土腥味就很淡,倒也大半都能上得了农家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