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此般,就叫内守。内守后能够守住自己的意念,不再无明轮转,就叫抱元归一,则内心清净,能够定在一处不动。
将此状态修炼至大成,用这一功能再返照外物,是名观照,也就是能够觉察到除自己之外的一切规律变动,乃至于他人心理活动的等等行为,不以五蕴,眼,耳,鼻,舌,身,意,以往的经验去看待事物,给事物下定义。叫做如实照见,就是看清事物本质。简单说就是不以以往的习惯,以往的认识,等等对任何东西定义。
当你不给一个东西定义好坏之时,那么这个东西就没有好坏这一点。
例如;你经历了一个很糟糕的事情,几年后一回想起来,你会觉得并不糟糕,反而还对你产生了一定的帮助。
知道这些不是固定的后,便不会因为眼下所经历的境遇产生苦恼,因为你知道一旦到达某一个点之时,这个事物就会发生转变,或者说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就会转换。
这些东西都是用,在不同境遇下的用,并不是绝对。
比如有个人你就是烦,烦就不纠缠就好,但根本不必苦恼,因为你知道,这是由你内心的无明所导,又因他人确实存在某一特定业障,能量太低所致。
对万物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不远不近,不深不浅,这个说的是心灵,不是外在,也就是即有情又无情,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但并不会有拿起与放下所带来的苦恼,极致的洒脱与自在。
能做到这般就是超然的生命状态,也叫破相与出离。
这个世界最本质的话,就是一切发生皆有利与我,这句话能确保人不沉沦苦海。
而第二句叫,什么东西都不是永恒的,或早或晚都要离开。
如一朵花,它有凋零的时候,一个人,它有离开的时候,一件物品它有失去的时候。
哪怕你认为某一物,是永恒的,不会失去,但你忘了,连你自己都会有离开的时候,你认为的永恒只不过是暂时。
你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现在的好是暂时的,那么你便能珍惜当下。现在的不好也是暂时的,你便不会失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