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东原失守、唐军退至岐山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驻扎在凤翔的李亨新建小朝廷掀起轩然大波。
“陛下,如今东原已失,我军士气受挫,岐山恐难坚守。依臣之见,不如暂且撤回朔方,以图后计。”左丞相房琯忧心忡忡地出列,拱手进言,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不少大臣面露犹豫之色,显然对这一建议有所动摇。
然而,李亨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并未立刻表态。他目光扫过朝堂上的众人,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撤回朔方虽能获得一时的安稳,但却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这时,李泌站了出来,他身姿挺拔,神情坚定,大声说道:“陛下,万万不可撤回朔方!此时撤退,无疑是向天下昭示我军的怯懦。军心一旦动摇,民心亦会随之不稳。大唐的复兴大业,必将毁于一旦!”
裴冕紧接着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国师所言极是。陛下,我军虽暂时受挫,但根基未损。岐山之地,地势险要,若能精心部署,定能抵御燕军。况且,将士们皆抱着必死之心,为大唐而战。若此时陛下选择后退,如何向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交代?”
李亨听着两人的话,心中暗自思忖。他想起了那些在战场上拼死厮杀的唐军将士,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让他动容。他又怎能因为一时的困境,就选择退缩,寒了将士们的心。
“诸位爱卿,朕明白你们的担忧。但朕身为大唐天子,肩负着复兴社稷的重任。若此时退缩,朕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面对天下百姓?”李亨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朝堂,声音沉稳而有力。
“朕意已决,绝不撤回朔方!朕要与将士们同进退,共克时艰。传令下去,命李光弼、郭英乂等将领,务必坚守岐山,加强防御。朕会即刻调配物资,支援前线。同时,朕会召集各方将领,商讨破敌之策,誓要将燕军赶出大唐的土地!”
大臣们听着李亨的这番话,心中不禁为之一振。原本动摇的大臣们,此刻也被李亨的决心所感染。他们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吾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复兴大唐!”
李亨看着跪地的大臣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艰辛,但只要君臣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燕军,实现大唐的复兴。
……
另一边,安守忠留下大军驻守武功后,便带部分亲卫军赶回长安觐见安庆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