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李渊的怀疑

想当初,李二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硬生生地把房家的炼钢厂迁至了长安,只允许在外围地区进行相对简单的炼铁作业,而对于那更为核心的炼钢技术,却始终无法从房家手中取得成功的秘诀。

对此,房俊唯有露出一抹混合着苦涩与无奈的苦笑:“其实,我何尝不想彻底摊牌?只是当下房家所处的情形着实不容许我们这般行事啊!家族上下的性命与未来,都压在我的肩上,我岂能轻率行事?”

一旁的刘仁轨听后,也是连连叹息摇头,眼神中满是对时局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担忧。

现今的雍奴,在房俊的精心治理与推动下,可谓是发展得如日中天、风生水起。

特别是自薛延陀挥师南下以来,整个范阳周遭地区都陷入了一片危险之中,百姓们纷纷脱离世家,人口出现了一次暴涨。

与后世南方那些动辄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县城相比较,此地目前的人口数量确实稍显逊色,然而总体来看仍然称得上众多。

不仅如此,当地的军队规模亦颇为可观。牛进达已然接管了防务工作,用于购置马匹的款项也已送达。

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整个雍奴地区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许多来自齐州军的将士们都收获了丰厚的钱财。

于是乎,这些人纷纷开始谋划着将自己的家眷接至雍奴,并在此定居安家。

可以预见,届时雍奴的人口将会愈发充裕。而这恰恰正是令房俊忧心忡忡之处。毕竟如今他手中既有财富又有人员,一旦被李二察觉,恐怕难免会心生疑虑。

“公子所言极是,现今公子不再孤身一人,且所获封地过于富庶,陛下必然会有所猜忌啊。”要知道,李渊乘坐的船只距离此处已然不到两日的行程了。

为此,房俊一方正全力以赴地进行着各项筹备事宜。实际上,相关的准备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只不过此事实施起来难度颇大。尤其此次前来的乃是李渊这样极具影响力和实力的人物,其份量之重可想而知。

房俊心里其实并没有十足的底气能够彻底隐瞒住他所拥有的那些秘密,因为他深知这些秘密对于李渊来说,必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而在众多秘密当中,尤以羊毛相关的秘密最为关键。随着天气逐渐转冷,羊毛制品的销售量势必会迎来一波惊人的增长。

李渊又怎会对这样一种能够带来巨额利润的技艺毫无兴趣呢?倘若这种手段被牢牢掌控在皇室手中,那么他们便能轻而易举地制约那些世家大族了。

虽说如今皇室也具备一定程度上制衡世家大族的能力,然而真正强大的力量却依然掌握在房俊的手里。

小主,

房俊内心渴望达成的局面是维持各方势力之间的平衡,尤其是要让世家与皇室之间保持均势。为此,他一直致力于尽最大可能去缩小普通百姓和世家之间存在的差距。

只是,无论是皇室还是世家,恐怕都不太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毕竟在皇帝以及世家眼中,百姓不过如同牛马一般,仅仅是负责创造财富之人,而非有权享用财富之辈。

是的,创造财富并不意味着就有资格去支配它。

想到这里,房俊表情严肃地吩咐道:“刘叔,这件事情还望您能尽快处理妥当。另外,老余那边我也自会去知会一声。”

技艺的确能够给予皇室一部分,然而却绝不可令其完全掌控全局、一家独大。务必要对皇室加以制衡与牵制,如若不然,皇室便犹如那脱缰之野马,肆意奔腾而难以约束。

一旦如此,最终遭受伤害的必定是无辜的黎民百姓。对于这类情况,房俊可谓是见识颇丰,也正因如此,他正在努力探寻着一条全新之路径。

一方面,他积极地鼓励各大世家不断拓展自身实力、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另一方面,则需竭尽所能地抑制世家势力过度膨胀。

与此同时,还要想方设法让普通百姓逐渐走向富裕安康。虽说要达成此目标困难重重,但无论如何都是势在必行之事。

此时此刻,刘仁轨内心之中充满了无尽的钦佩之情。房俊竟然甘愿为了天下苍生福祉,挺身而出承担这般重任,他不禁对其肃然起敬。

像这样心怀天下之人,于世间实属凤毛麟角般罕见存在。即便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恐怕亦难以做到如此地步。

待得刘仁轨离去之后,房俊旋即便寻来了老余以及黑虎等数人,并向他们逐一细致地部署了诸多事务。不过,在这众多安排当中,唯独未曾涉及船坞相关事宜。

范建负责的那一块工作目前进展得并不是特别顺利,尤其是在工匠方面,现在的缺口相当之大,这直接导致整个项目的推进异常迟缓。

不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王宁不仅没有因此而不断地催促范建加快进度,反倒是宽慰他要放开手脚,不要心急,慢慢地去摸索和尝试。

这天,当范建看到王宁走进房间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只见他愁眉苦脸地说道:“公子啊,咱们船坞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慢了!目前为止,我们仅仅能够打造出一些小型的商船而已。”

尽管房俊一直以来都给予了范建极大的支持与信任,然而他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却远远不如预期。

就在最近的这几天里,虽然陆陆续续有一些来自南方的匠人选择北上,并加入到这支建造队伍当中来,但整体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毕竟那些江南地区的船匠们显然对于这个新项目并不太看好,再加上他们各自所属的东家根本就不愿意放人过来。

所以说,眼下房俊这边极度缺乏优秀的工匠人才,能够成功造出这些小型商船,其实已经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了。

听到范建如此忧心忡忡的话语,王宁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想要实现快速发展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没关系,我早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老范你也不用太过着急上火啦。”

房俊轻拍着对方的肩膀,温言宽慰道:“莫急,莫急,我真的一点都不急。”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如果海船那么轻而易举就能打造成功,那也不至于到了明朝才有闻名遐迩的宝船现世啊!

想在如今的大唐造出宝船,甚或是铁船,其难度简直超乎想象,对此,房俊心知肚明。故而,他并未显出丝毫焦躁之态,只是静静地守候着合适的契机到来。

这时,范建终于按捺不住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开口问道:“公子,难道说您这么做并非单纯地只为求财吗?”

实际上,范建早就隐隐有这样一种感觉,只是之前始终未曾启齿相问罢了。在他看来,房俊种种表现实在不像是一心只想赚取钱财之人,反倒更像是怀揣着某个不为人知的机密。

面对范建的疑问,房俊微微一笑,缓声道:“赚钱嘛,自然是要赚的,但绝非眼下就要急于求成。”

原来,房俊真正所图者远非眼前这点蝇头小利,他心心念念的乃是推动整个造船业蓬勃发展,并借此带动海上贸易经济的繁荣昌盛。

唯有当海上经济如日中天、蒸蒸日上之时,方能寻得那条传说中的海上丝绸之路,如此一来,方可让大唐变得愈发富庶强大,国富民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