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载淳正式登基,两宫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慈禧太后还宣布废除八大臣原拟的祺祥年号,改为同治元年,并让恭亲王奕欣辅政,形成了“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统治局面。
在这场政变中,慈安太后选择支持慈禧太后,一方面是因为八大臣的嚣张跋扈让她感到气愤,他们不把孤儿寡母放在眼里,甚至“擅坐御位”,这种行为严重挑战了皇室的权威;
另一方面,慈安太后也希望通过与慈禧太后合作,为同治帝亲政提前清除障碍,确保同治帝能够顺利掌握政权。辛酉政变的成功,标志着慈禧太后迈出了掌握权力的关键一步,也为她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垂帘听政初期,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合作,共同治理国家。她们整顿吏治,破格重用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和其他地方的汉人军事集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慈禧太后力排众议,授权曾国藩督办四省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
曾国藩又推荐了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些汉人将领成为抵抗太平军的重要力量。在他们的努力下,太平天国运动逐渐被镇压,清朝的统治得以暂时稳定下来。
同时,慈禧太后还支持洋务运动,以同治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正式宣布“借师助剿”的政策方针。为了引进西方近代技术设备。
清政府于1862年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又在上海、广州设立方言馆。
1866年,恭亲王奕欣上折请在同文馆内添设一馆学习天文、算学知识,慈禧太后批示同意。此后,奕欣再上折明确提出“学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批准。
在这一时期,慈安太后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赐死骄蹇贪淫的胜保等事件中,都是慈安太后的意思。在两宫太后的合作下,清朝出现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太后的政治野心逐渐膨胀,她不再满足于与慈安太后共同掌权的局面,开始不断试图扩大自己的权力,这与慈安太后产生了矛盾。尽管慈安太后对权力不像慈禧太后那么热衷,但她毕竟是正宫太后,在一些重大事务上仍具有决策权。因此,两人在权力的分配和争夺上存在着潜在的冲突。
安德海事件成为了两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大太监,他倚仗慈禧太后的宠信,胡作非为,不仅在宫中嚣张跋扈,还干涉朝政,引起了众多官员的不满。
1869年,安德海违反祖制,私自出宫,一路招摇过市,敛财受贿。山东巡抚丁宝桢得知后,将此事上奏朝廷。慈安太后得知后,不顾慈禧太后的面子,下旨处死了安德海。这一事件让慈禧太后感到颜面尽失,两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此后,慈禧太后虽然表面上对慈安太后依然恭敬,但内心对她的不满和怨恨却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