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同治帝:在权力漩涡与市井烟火间的挣扎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1784 字 2个月前

奕欣在咸丰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他才能出众。在咸丰帝去世后,他与两宫太后合作发动辛酉政变,此后被授予议政王等头衔,积极支持开展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等方式来增强国家实力,维护清朝统治,他的出发点是希望挽救江河日下的清朝统治秩序,对国家的稳定和近代化的初步探索有着诸多贡献。

这一年七月,恭亲王奕?因为反对同治皇帝修建圆明园,联合十多位大臣劝谏同治帝,惹得同治皇帝大怒。同治帝呵斥奕?说“我让位给你怎么样?”几天后,奕?再次劝谏同治皇帝,同治一怒之下下旨革去了奕?的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不过,最后在两宫太后的干预下,对同治进行训斥,又赏还了奕?的亲王世袭罔替。

虽然经历了这次风波后恭亲王奕?恢复了亲王爵位,但他在同治朝后期的影响力已有所削弱。因为同治帝亲政后,慈禧太后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大权,对恭亲王有所防范和打压。而且,经过这次事件,恭亲王与同治帝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在朝廷中的处境也变得较为尴尬。

光绪十年(1884 年),慈禧太后借口恭亲王奕?“委靡因循”,免去了他的一切职务,这就是着名的“甲申易枢”。此后,军机处改由礼亲王世铎主持,庆郡王奕匡主持总理衙门。新军机处人员对慈禧唯命是从,慈禧终于摆脱制约,牢固确立起专权统治。

恭亲王奕?的后代中比较有名的是其长子载澄。载澄曾被封辅国公、贝勒等爵位,但他行为放荡不羁,对恭亲王家族的名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恭亲王奕?的家族在晚清时期仍然是较为重要的皇族宗室家族,在一些礼仪、祭祀等活动中仍有一定的地位。

恭亲王在同治帝在位时间是1861年至1875年,洋务运动贯穿了同治帝和光绪帝统治时期,历时约三十年。

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着洋务运动的正式启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是一些大臣,如中央的恭亲王奕?,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虽然同治帝并非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但在其统治时期,洋务运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清政府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还开展了新式教育、派遣留学生等活动。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同治帝在位时正处于洋务运动的发展阶段,但他本人在这其中的作用相对较小,更多的是大臣们在积极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

同治帝的优点在于年少时的果敢,如处理安德海一事;但缺点也很明显,学业荒废导致治理国家的能力不足,且容易冲动,如对待奕欣的劝谏。载淳的一生充满了无奈与遗憾。

根据正史记载,同治帝死于天花。天花在当时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致死率较高。同治十三年(1874 年),载淳染上天花,病情逐渐加重,同年十二月(1875 年 1 月),病逝于养心殿东暖阁,终年十九岁。

咸丰皇帝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同治帝崩逝后,慈禧太后又过继了咸丰帝的侄子载湉(即光绪帝),并与慈安太后再度垂帘听政。光绪十年(1884年)后,慈禧开始独掌大权。她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掌管晚清政权近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