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万历朝从中兴到衰落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1612 字 3个月前

土地兼并严重,皇室、勋贵和官僚大肆侵占土地。据统计,万历年间,仅福王朱常洵就获得了两万顷庄田。沉重的赋税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大量农民破产逃亡。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太仓银库的存银从张居正时期的数百万两急剧减少。

万历三大征虽取得一定胜利,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辽东地区的边防日益松弛,努尔哈赤领导的女真部落逐渐崛起。

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投入兵力约 余人,结果大败,损失兵力约 余人。此役成为明清战争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明军四路大军三路全军覆没,辽东战争的败局遂成。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万历四十六年九月起,先后三次下令加派全国田赋,明末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加派开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挥霍国库,发动万历三大征(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虽然巩固了汉家疆土,但军费消耗甚巨。

他还派税监矿使搜刮百姓,致使各地民变起义不断。官吏贪污腐败,朝廷党争不断,明朝在辽东逐渐转为被动。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

官员的贪污腐败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据详尽的账目清查,仅京城六部官员贪污受贿的金额就超过了八百万两白银。地方巡抚在短短两年任期间,通过巧立税目、侵吞公款等手段,贪污数额竟高达一百二十万两。

许多重要的政策和法令无法按时颁布和执行,致使国家治理严重滞后。就拿治理黄河水患来说,原本计划投入一千二百万两白银、预计三年完工的大型工程,因缺乏有效统筹和决策,经费被层层贪污克扣,实际投入仅有六百万两左右,工程拖延了七年之久。在此期间,百姓遭受的水灾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过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受灾人口多达八十万户。

全国学校的经费被大幅削减,原本每年约有二千五百万两的经费支持,此时骤减至不足一千万两。教师的薪资待遇大幅降低,据统计,某省的教师离职率在一年内高达四成。某县原本有一百五十名教师,一年间就有六十名教师因待遇问题离开岗位。

社会治安每况愈下,盗贼猖獗,匪患泛滥。据当时多地的地方志综合记载,某地区在一年内发生的盗窃、抢劫案件多达一千五百起,民众的财产损失累计超过五百万两白银。仅一个中等规模的城镇,因匪患导致的人口流失就超过两千人,民众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之中。

这些种种问题相互交织,使得明朝的衰落之势如决堤之水难以遏制,曾经的辉煌繁荣彻底成为过往,国家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危机深渊。

《明史》作者张廷玉认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这主要是因为神宗后期的怠政和一些政策失误,导致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万历四十八年,朱翊钧在弘德殿驾崩,享年五十八岁,在位48年,庙号为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安葬在定陵。传位给了皇太子朱常洛。《明史》作者张廷玉认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