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亲兵统领周仓,夫人马云鹿,主簿关宁。谋士有逄纪,辛毗,田畴。其中逄纪还负责暗部的运作。
马袁联盟合计十四万兵力已经集结完毕,正在白马虎视眈眈,蠢蠢欲动!
袁尚这边如此大的动静,把北方五州的兵力大规模的调动,声势浩大,天下皆知。曹操和孙权又怎会不知?
曹操得知消息后立刻联系孙权,求援求助,孙权也痛快的答应出兵。双方都清楚,此时两方必须不分彼此的联合对抗袁尚,才有胜算!
曹操这边在许昌也召开会议,应对袁尚的进攻。
参会之谋士有荀彧,徐庶,刘晔,程昱,司马朗,将领有曹真,于禁,许褚,张辽,徐晃,文聘,魏延等。曹操的儿子曹丕也参会。
另外还有孙权专门派驻在许昌的使臣鲁肃,并给鲁肃很大的权限,使他可以相机答应曹操的一些军事合作要求。曹操也给鲁肃客卿的官职,可以参加自己的很多重要会议。
曹操对袁尚的进攻早有心理准备,双方都知道,迟早有这一战。不过曹操目前的状态比上年好多了,虽然徐州之地不在手,但是从荆州获得的资源着实是不少,使得自己的军队粮草军械等都得到极大的补充。
目前陈留守军三万,许昌有军队四万,淮南地区的兵力三万,荆州大战刚过,兵员不足。在陈留地区曹操能动用的兵力大概有七万人。
鲁肃当即表示,东吴可以驰援曹操三万士兵,这样曹操就有十万大军可以调动,使得兵力上不会落后袁尚太多。
接下来便是如何应对袁军的进攻。
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完全采取守势,死守陈留郡,避免在野外与袁军对垒;另一派则主张曹军陈兵官渡,建立营寨,之后与袁军见招拆招的斗智斗勇。
保守方的代表有程昱和曹真,二人均是保守派,也都参加过邺城之战,因此心中十分忌惮袁军的战斗力,认为在野外和袁军对战胜算太小,恐怕又会一败涂地。陈留郡之前被曹真和程昱已经打造成一座坚城,军备之物十分充足,弓箭弩矢、火油火罐、滚木擂石都积蓄了很多。保守方认为只能凭借高城坚垒来对抗袁军的进攻。
徐庶和张辽是陈兵官渡观点的代表,他们认为之前所有守城战都战绩失败了,从荥阳到濮阳再到整个徐州,一味坚守城池根本无法阻挡袁军的进攻!相反一味守城代表着,曹军失去所有反击的机会,只能被动挨打,一切兵法,计谋都无法施展。而且荀彧强调“久守必失”!徐庶则强调“以巧胜敌”。
两派的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双方辩论不休,暂时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忽然有一个信使来给刘晔送来一份书信,刘晔一边参会一边阅读书信。
这一幕被曹操看到,脸上似有不悦,于是问道:“子扬,可有要事?军帐会议如何分心?”
刘晔连忙施礼,答道:“丞相恕罪。并非晔分心,而是有重要的消息传来,对我军如何抉择十分重要!”
曹操好奇的问道:“既然如此,子扬说来我听!”
刘晔接下来的一番话立刻让曹操做出陈兵官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