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蜀汉番外

黄景是五虎上将黄忠的侄子,早年跟着关羽驻守荆州,黄忠的儿子黄叙身染恶疾暴毙后,刘备就把黄景调回成都,守着叔父黄忠。

可人之老矣无力回天,公元220年,黄忠病甍。同年,关羽兵败荆州,成都和荆州都成了黄景的伤心之地。

在成都这一年,魏延有意接近这个五虎上将的内侄,因此在黄景心灰意冷之际,魏延帮他安排了一份有意思的工作。

黄景的职位是戍东北将军,同时兼任监军属秘密从事,从戍边到谍报,他应该是蜀汉唯一一个有双重身份的军官。刘备在世时,蜀汉的情报工作基本都落在魏延身上,这个基础是魏延打下的,因此这个体系内的大部分人员,都是魏延的学生。

诸葛丞相开府以后,政务军权集于一手,他很重视谍报工作,于是把原来隶属于魏延的军情部门,重新部署为外务属,监军属,文记属三个板块归长史府东蓸掾蒋宛统领。

当时丞相长史府有两位统帅,一位是留守长史向朗,专职处理丞相外出打仗后所有政务。另一位就是丞相长史杨仪,随军出征,帮助丞相协调处理军营事务。

自从杨仪接手谍报工作以来,他和魏延就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对头。一个从武一个从文,对待谍报的态度和工作方式,自然也不一样,久而久之就成了互相看不上的模样。

可前边说过,蜀汉创业也没几年,根本没有太多谍报人才,因此杨仪还得用魏延培养起来的人,这就导致两人的矛盾愈发突出……到了公元228年,丞相第一次北伐失利,魏延子午谷的计划又被打压,他就把邪火发在杨仪身上,多次公然叫嚣杨仪对情报工作的无能!

杨仪是和文绉绉的秀才,被魏延骂了之后也没能力动粗,就一次又一次去找丞相吹耳旁风,说魏延的不是……

诸葛丞相却是个明白人,他觉得有魏延在中间插一杠子挺好的,因为蜀汉起家晚,谍报人才积弱,有魏延和杨仪这么竞争着,大概率会促进相关人才的培养建设。因此每次听完杨仪的啰嗦,都只是劝他争取人才和培养人才……这也变相地鼓励了魏延跟杨仪争夺司军曹的行为。

黄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魏延的单线谍报人员。整个东北防线,杨仪的人几乎插不上手,他们的情报总是比魏延的更晚,还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