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徽,闻名天下的名儒,本来隐居交州,因为看了武陵传语,知道了武陵学院,特地到武陵学院治学,传播儒学正道。他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很得学子敬重,甚至成为了学院招揽隐居名儒的旗帜。
孙嵩,北海名士,因救助赵岐被其举荐为青州刺史,后转豫州刺史。退休后客居荆州,士颂定刘表后,对士颂的新法很是赞同,认为乃是去除汉朝弊病的良药,在武陵学院中为新法呐喊摇旗。
李撰 、尹黙,两人都是益州人士,因仰慕司马徽、宋忠的学问,不远万里,来到武陵学院治学。乃是学院中年轻儒者的领袖人物,对士颂更是推崇有加。
他们两人甚至在儒学年轻一辈中,和士颂齐名,被称为“复兴儒学三俊才”。两人多次在武陵传语上,为士颂在日南郡的行为解释,表示那不是暴行,而是惩戒蛮夷,兴儒学于化外。颇有一凡“自有大儒为我辨经”的感觉。
韩嵩,原刘表手下忠直之臣,刘表死后归降,名义上说是一心在武陵学院治学,但好歹也安抚了许多刘表旧部人心,对士颂不可谓没有功劳。
来敏,东汉太中大夫来歙之后,司空来艳之子。历史上,随刘表入川,被封为大长秋,乃是最重视礼法的宿儒。他在武陵学院,正在编写新的礼法正纪,响应士颂“为往圣继绝学”的口号。
杜夔,当世礼法家、音乐家,以通晓音乐称于世。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早年在朝廷中任雅乐郎,公元一八八年,东汉中平五年,他因病离职。后因时世混乱而奔荆州,现下正在武陵学院内,收集整理乐谱,避免乐府旧雅,因战乱而失传。
梁鹄,梁孟皇。武陵学院知事,闻名天下的大书法家。士颂弄出的活字印刷中的模板,全部都是用的他的字。
可是现在,这些人全部都跟着郑玄、赵岐一起给士颂上书,反对自己擅自起兵进入司隶勤王,士颂心里郁闷无比,感觉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己作茧自缚。
靠着振兴儒学的口号,把这些大儒名士都招揽了过来,给自己挣得了名声,但自己想要做的事,若是不符合儒家的观念,这些人,反而是自己给自己找的束缚。
因为这些人的反对,虽然实际上没有阻止自己的力量。
但防民之口胜于防川,何况这些人,就是这年代引导舆论的人,他们若是改口变了风向,自己的内部,定然不稳,那就更不要想什么出兵勤王的事了。
见士颂很是为难,赵岐似乎也有些过意不去,上前说道:“士荆州,我们知道,你乃是出于好意。于上,想要保卫蒙尘天子,于下,想要保全落难百姓。但为人臣子,没有诏令,擅自起兵入关,向陛下处靠拢,说出来怎么都不太好。”
士颂叹了口气,说道:“我知道诸位的意思,但一想到陛下蒙尘,社稷动荡,百姓流离,我心中,实是不忍啊。”
“士公子仁义,我们岂能不知。郑老头除了给您的书信之外,我们还联名写了一封奏书,请陛下下诏,招我荆州军入关勤王!”赵岐说完,将他们联名的奏书递给了士颂。
看到赵岐这么郑重其事的将他们的奏疏交给自己,士颂连忙接过。
他装作很是高兴的样子,笑着说道:“若是有诸位大儒名士上书,想来,陛下定然会招我荆州军勤王护驾的吧。”
但士颂心里则很是不屑,心说你们这群人,一大把年纪,全是白活。
刘协小儿肯定想要招我护驾啊,但是招不招我率军入关,是他刘协,能做主的吗?
你们这些老头子,难怪活了一把年纪了,学问名声倒是不小,却被排挤出了权利的中心。
士颂笑着让马良送赵岐回他自己的营帐休息,自己的眼神,却变得锐利起来。
他手上敲打着大儒们的奏疏,脑海中,却冒出了一个恶毒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