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来看完,又看看下边的满朝文武,叹了一口气说:“西部出事了。父皇查出了地方出现是豪强,并且开始蚕食国有资产与完成士绅化的前奏。
太上皇有令,凡资产万元以上的民户,全部接受稽税,全国范围内严打偷漏赋税,祥平元年之前全部还清,否则祥平元年之后,凡有一百元赋税没有还清的人,抓到之后,一律枪毙。
严打偷漏赋税的行为。你们觉得如何?”
官员们在朝堂上都是一凛,遍体生寒。
“当然了,父皇还说,之所以国中会出现士绅化,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赚到了钱,得不到匹配的地位,所以父皇决定,开放低等爵位的捐输。明码标价之后,发往地方诸侯国内担任低等爵位的领主。
至于这里头怎么分配,先让朕的兄弟们先试试水。效果不错的话,再逐渐开放到所有诸侯身上。当然,捐输的条件之一,就是稽税完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谁先捐输,谁先清税,至于减免多少,诸部商量一个成果出来。”
王叔佑与群臣一说,他们也不敢反对,至于低等爵位变得可以买卖,会不会影响局面,事实上大顺的低等爵位,是只要你当兵拿到三个一等功,就能拿到了身份。
大顺的一等功不难拿。
高原、安北等地戍边,一年内不犯大错,都有一个勋章奖励,三年戍边,退役就给一个终身制的男爵。
但终身制男爵只要你出海去,选择一个军区下属藩国落户,本地藩国就会给你上报,然后就能转为三代世袭爵位和百亩土地。
所以大顺的低等爵位,早就贬值得不像样了。
现在多一个捐输途径,事实上就是在变相让朝廷有赚钱的路子。
这玩意儿在大顺境内是终身制的,荣誉性质的,只有出海落户就藩,才能得到三代世袭的规格。
但对于那些地方犯了税法的士绅来说,这玩意儿是保命符。
花钱出海消灾,不花钱留着就得挨收拾。
所以内阁高层商量之后,便发章程下来全国,立刻税务总局立刻出动,开始了一轮新的彻查。
王三这边解决了此件事,就继续往北,来到了横山县。
李寨镇。
“鸿基,外边来了人寻你。”
正在看书的李鸿基有点诧异,走出来:“谁?啊……这……”
他看到了一头黄发的王叔仞,觉得脸熟,然后又探探头,就看到了更熟悉的身影,赶紧行礼:“臣李鸿基,参见陛下。”
“你还真在这里。”王三故作诧异,“不打算就藩去了?”
“臣报了假。国中大小事,世子在海外执行。补之与我年纪都大了,老宅这里的祖祠总得修缮一下。而且等修完这里,就要去安北军区选地修墓了。”李鸿基如实说。
“行,起来吧。正好过几日朕打算北上安北军区,你随朕一块北上,给你选一座风水宝地。”
“是。”李鸿基起身,同时问皇帝说,“陛下,今早报纸上转载,朝廷打算倒查税赋问题,是真的?”
“真的。如何看待?”
“不错。但于百姓而言,是否太残酷了些?他们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然后就……”
“自然裁汰罢了。再者,没有敏感的问题,一般也不会选择出走。愿意出走的,至少将吃下来的大部分钱财留下来,用来回馈地方。尤其是江南和地方正在崛起的士绅,在朕死之前,至少六十年,不得崛起。
六十年之后,天下诸藩基本就定型了。到时候就是新一轮的内外博弈了。如何请客斩首手下当狗,那就是儿孙的政治智慧了。
而且,这批靠着资源崛起的士绅,不腾退,二十年之后,大顺境内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就会大大增加。同时他们出海,也能带出他们这个阶段最先进的生产力,去地方支援海外发展的同时,也会拉平国内国外的水平。如此双方就会进入新一阶段的平衡。
新皇帝与他的朝臣就会有危机感。
国内的生产力代表们,多少会有人想办法提升自己的生产力进步。
轻装上阵不比遍地拖累要好?
朕还在,能给儿孙铺路,就要提前安排,省得之后留下一堆烂摊子。”
“那之后于您声名而言,不好吧。”李鸿基叹息一声。
“所以朕在幕后,就算摔下来了,还有皇帝兜着。要是朕死了,心狠一点,还是能拉一群人陪葬的。”王三并不在意,“至于身后名,这玩意儿朕还真不在意。都快七十了,该从心所欲了,只要不逾矩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