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莫斯科大学

大不列颠之影 趋时 2162 字 1天前

“您对莫斯科大学这么感兴趣,不如咱们去逛逛吧?在家里待着您不觉得闷得慌吗?”

“在谢肉节这种时候,大学校园里有人吗?咱们进得去?”

“这您不必担心,我和学校的那个门房老头儿很熟悉。学生们给他酒钱,他总是恭恭敬敬地照收不误,因此常常喝醉的时候多,而清醒的时候少。咱们只消给他掏上五十个戈比,让他买上瓶火似得的伏特加,一切就万事大吉了。”

亚瑟对赫尔岑的提议微微一笑,虽然觉得有些突兀,但他确实也对莫斯科大学的氛围感到好奇,尤其是在赫尔岑如此口若悬河地描述了那场学生们与教授之间的冲突后。

亚瑟望着赫尔岑在仆人的帮助下换上外套,开口询问道:“您还没告诉我,您后来是怎么逃脱学校的处罚的呢。”

“老办法。”

赫尔岑的口吻就像是个老油子:“教务长后来传唤过我和其他参与了马洛夫事件的数理系同学,我教他们对一切尽量抵赖,矢口否认,最多只承认一点:那就是在事件爆发的时候,我们也在政治系的教室中。除此之外,一句话都不要多说。但有的同学胆小怕事,比如说那个被我带去政治系闹事的俄籍日耳曼男爵家庭出身的小胖子,对于这样的人,我就只能多给他鼓把劲儿了。”

布莱克威尔好奇道:“您怎么给他鼓劲儿的?”

赫尔岑捋了捋外套:“我告诉那个小胖子,在校长和教务长面前为了闹事而撒谎,最多就是给关几天禁闭。但是,如果被我发现,他在教务长面前胡说八道,牵连了其他人,我就要告诉全班同学,让他在学校里不得安生。”

布莱克威尔听到这话,忍不住撇嘴道:“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您能和亚瑟·黑斯廷斯爵士交上朋友了,这办事的手段简直如出一辙。”

亚瑟矢口否认道:“我在伦敦大学读书的时候,可从来不干这种事,这是埃尔德的工作。”

“埃尔德?”赫尔岑问了句:“埃尔德·卡特?《圣乔治旗照常升起》的作者?”

“没错。”亚瑟点头道:“他是一个和您差不多的棒小伙子。当时学校里如果出了点什么事,一般都是由他出面负责‘劝说’的。埃尔德不仅在学校里‘劝说’,连在伦敦街头,他也是个能言善辩、擅长调解的高手。”

赫尔岑只在莱比锡见过亚瑟的另外两个朋友,一个是海因里希·海涅,另一个是亚历山大·仲马,所以难免把埃尔德也想象成与他们一样的人物。

虽然海涅与大仲马未必就是什么正派人物,不过至少这两个家伙在俄国来的小粉丝面前还是摆出了一副文豪的派头,没怎么给他们如雷贯耳的名声跌份儿。

赫尔岑一边套上靴子,一边开口道:“您知道吗?您做过哥廷根大学的学监和国家特别代表,这会给您在莫斯科大学带来不少方便的。”

亚瑟叼着雪茄问道:“怎么说?莫斯科大学为什么要尊重哥廷根的学监呢?”

赫尔岑解释道:“莫斯科大学的教授主要分成两派,他们彼此面和心不和。其中一派完全由德意志人组成,另一派则是非德意志人。一般来说,我更喜欢德意志教授,因为他们大多善良并且学识渊博,比如说:洛德尔、费谢尔、希尔德勃兰特和曾经做过校长的海姆,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懂或者不愿懂俄语,对学生的学习也不怎么关心。他们满脑袋都是西方的雇佣思想,教授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再没有别的意义了。这群人墨守成规,漫无节制地吸雪茄,胸前挂满十字勋章,不管是什么场合,都从不取下。除此之外,由于这帮德意志教授大多任教于自然哲学领域,所以您明白的,他们都是哥廷根大学的毕业生。”

亚瑟听到赫尔岑的评价,先是看了眼手里夹着的雪茄,又低头看了眼胸前的圣安娜勋章绶带环,自嘲似得打趣道:“虽然我只在哥廷根当了半年多的学监,但我好像确确实实已经成了一个骄傲的哥廷根人了。”

赫尔岑哈哈大笑道:“我没有讥讽您的意思,但我这是在描述一类人群,所以总得找些特点不是吗?我敢打包票,您这次到访莫斯科大学,肯定会受到德意志教授的热烈欢迎的。”

亚瑟一想到马上就要会见这群哥廷根大学的杰出校友了,前学监大人不免感到头疼:“我记得您还提到了另一派,非德意志派的教授呢?”

赫尔岑回道:“非德意志的教授嘛,他们与德意志教授恰恰相反,他们除了俄语以外,不懂其他任何语言。当然了,拉丁语这种已经没人使用的语言除外。在这群人心中,国粹永远排第一,思想迂阔浅薄。除了少数几个人以外,他们在学校里都没有地位。虽然他们不是无节制地吸雪茄,但却是无节制地喝酒。”

布莱克威尔点评道:“听您这么说,就好像莫斯科大学里除了烟囱就是酒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