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即刻下了军令,让大军造饭休整,子时出发。
本来大军就是按照今夜子时出发,早早做了准备,此刻正式下令并没有显出半分混乱。
休整过后到了子时,关门大开,整齐划一的东海国大军,出了山宗关。
当所有人都以为大军会走官道,前往最近的北岳国第一屏障太行关时,东海大军却一头栽进月冥山脉,一路开山伐木前行,朝那崇山峻岭间的月灵关赶去。
这下出乎所有人意料,别说北岳国守将很懵,就连东海国的百姓也是很不理解。
九州东北,各路斥候疾驰在大地上,不断打听着最新战报,月灵关守将钟利此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骂骂咧咧把杨景全家都伺候了一遍。
一旁下属赶紧宽慰,“钟将军,咱们虽然只有五千守军,比杨景那两万人少,可月灵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杨景那两万人,也只是把人命往里面填。”
“那可是杨景,东海国一代名将!他奶奶的,去打太行关不好么,非要来老子地界上惹事!”钟利气得骂骂咧咧摔下茶杯。
“但将军换个思路想,若是咱们凭借天险守住一代名将的攻伐,大人的仕途,岂不是高歌猛进!”
钟利一听,怒气渐消,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他也是带兵的人,知道这月灵关要攻下来少说七八万人,哪怕杨景一代名将,四五万人也是要砸进去的。
如今只带了两万人来,一旦守住,自己那便是名利双收。
“嗯,倒也是!”钟利恢复了自如,“不过求援信还是得写,把情况描绘得艰险些,这样扛下来才显出本事!咱们弟兄也能多分些军功!”
众将听懂了钟利这邀功意思,大喜应和,“是!”
另一头,月冥山脉西南密林,除了杨景两万部队一路砍树开路,明安还征调了月冥山镇投奔而来的百姓加入协作,来回运送红薯和材料,帮着一起开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杨景站在高处看到这场景,大喜过望说道,“虽说实际兵数只有两万,可你这五万百姓的稳定后勤,军粮也充足,恐怕能让老夫发挥出四五万兵力的效果。”
古代大军作战,最要紧的就是后勤运粮,许多军资都耗在运粮上面,故有“千里运粮十不存一”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