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捷报入长安

大唐镇国公 空樱 1128 字 5天前

那语气之中,满是对陆通的赞赏与偏爱,显然是在暗示群臣。

他身姿挺拔,帝王之气尽显,话语犹如黄钟大吕,在这宽阔的太极殿内回荡。

群臣闻言,心中皆是明了,皇帝对这陆通的功绩极为看重,此番询问赏赐,不过是走个过场,实则心意已决。

于是纷纷揣测圣意,思量着如何应答,方能既合皇帝心意,又不失公允。

陆通生擒敌国之主,实具参与灭国之赫赫功勋,依此壮举,封侯之举定然不在话下。

其功绩彪炳,震烁古今,封侯之赏,方能彰显其不世之功,方能匹配其非凡之勇,方能慰藉其浴血之劳。

如此大功,若不予以封侯之荣,何以激励天下志士,何以彰显大唐恩威,何以传颂千秋万代。

“陛下,臣以为泾阳伯可以封侯!”房玄龄稳步出列,躬身进言。其声洪亮,响彻朝堂。

陆通之功绩,早应足以封侯,奈何此前屡遭打压。

然今时此番军功卓着,威震边疆,其威名远扬,功绩昭然。

封侯一事,不可阻挡。

“陆通之勇,陆通之谋,陆通之忠,皆为大唐之幸,当以封侯之尊荣,彰其勋劳,以励后人,以安军心,以显国威。

陛下圣明,当顺应时势,赐其封侯之位,使忠臣良将皆能心向大唐,为陛下效命,为江山社稷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杜如晦等一众文臣见此情形,纷纷出列,神色恭敬,齐声赞同。

他们深知此刻形势明朗,陆通战功赫赫,若唱反调,不仅有违圣意,更会遭众人诟病。

而那些世家官员,虽心里极不情愿,然在这众口一词的局面之下,也只得强压下心中的不满,面色阴沉地随声附和,表示同意。

毕竟在这朝堂之上,在李世民的威严之下,在大势所趋的情形之中,他们纵有百般不愿,也不敢公然违背,只得暂且隐忍,以免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