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返故乡余甘失记忆 考监生大用附风雅(三)

正德与刘瑾的对话,余甘听得一清二楚。估计刘瑾走远了,便对坐轿的说:

“我下轿多有不便,能否将轿抬进院子里?”

坐轿的拿余甘当刺客,她再温文有礼,也是刺客,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他令轿夫抬进院子里。正德和侍卫们引路,一进院子,正德打手势让侍卫散开,他亲自打开轿帘。

余甘钻出来,正德让她进屋子里藏好,然后对坐轿的说:

“仁兄受惊吓,何不下来共饮两杯?”

坐轿的片刻后才说:

“谢谢阁下盛情,可在下要事在身,就此告辞吧。”

他尖着嗓子说话,显然不让正德认出他。不料正德十分热情,仍热切地说:

“也不急着一时。”

坐轿的见无可挽回,才无可奈何下令轿夫退到远处。

“请陛下上轿吧,老臣李东阳不便在此下轿。”

正德好比撞上活鬼似地目瞪口呆。

皇帝私自出宫是很丢面子的事,在群臣面前,他还是要面子的,尤其是阁老面前。

糊里糊涂将李东阳抬进院子,还要他下轿共饮两杯,都怪自己没有认真想想。

京城三品官方许坐轿,刘瑾将违例乘轿的官员整得死来活去,他也知道。

他要是想一想,自然知道轿子里的人并非寻常。

再说,千户府所在的积庆坊和鸣玉坊没有其他居民,四周戒备森严,若非大学士,恐怕也闯不进来。

侍卫只以为皇上召见李东阳,所以一路放行。

正德无地自容,硬着头皮上轿。李东阳说:

“陛下,轿中没有周旋余地,恕臣不能行礼了。”

正德心里气恼。

“恕你无罪。你怎会知道朕住在这儿的?”

李东阳自然担心正德的怀疑他。但认出正德后的短短时间里,他已经想好应付。他不慌不忙说:

“臣防友经过,路上一个刺客跳进臣的轿里,手里拿着剑,将臣持劫来的,臣并不知道陛下住在这儿。如有半句虚言,愿受陛下重罚。”

自从去年没有扳倒八虎后,李东阳这个大学士朝不保夕,提心吊胆过日子。

他一向将正德当作问题少年,在不该见到正德的地方见到他,以后的处境就更糟糕了。

“朕在这儿呆两天,很快回宫,不要传出去才好。”

“陛下私自出宫,臣再糊涂也不会将行宫说出去。臣担心陛下在宫外,有个三长两短,臣如何向先帝交代呢?臣出门戒备森严,还是有刺客从天而降。臣不想当千古罪人,陛下放臣告老返乡吧。”

李东阳说着竟呜呜咽咽哭起来。

他天生比别人感情丰富,来一副急泪并不太难,可这一哭还是让正德难过起来。

他想到刘健和谢迁,对三位阁老他还是有感情的。

“先生不必担忧,朕不会有危险,也没闲着,国家大事在朕心里装着。你们和司礼监共事相处还好吗?朕听说刘瑾失于严酷,你是四朝元老,凡事多担待些。”

“刘瑾还是挺好的,朝臣应该好好整顿。”

“刘瑾老提到边军年例银,依先生看能否革除?革除后会不会造成边患呢?”

李东阳和刘健、谢迁原先也商议过年例银,只是内官问题没有解决,腾不出时间想办法。

正德从不跟他们讨论政事,现在刘瑾说话算数。他说话算数,首务之急当然解决左班官,所以急着整肃边务。

李东阳对年例银的弊病了如指掌,可栽掉一年增补几百万两的年例银,得失面太广。

他和刘健、谢迁不敢轻举妄动,不仅因为内官没有解决,还因为如此错综复杂,皇帝没有给足权力,是不可能办好的。

每年数百万两银子都落入私人腰包,他们也分润一部分。

他知道刘瑾有信心,就能办好,因为正德将大权都交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