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雄魂

在明末那风云激荡、动荡不安的历史舞台上,高迎祥宛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畏的抗争精神,成为农民战争前期一位声名卓着的领袖人物。

彼时的明朝,在腐朽统治、苛捐杂税以及天灾人祸的多重打击下,已然千疮百孔,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高迎祥挺身而出,振臂一呼,无数饱受苦难的民众纷纷响应,汇聚在他的旗帜之下,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

他领导的起义军,宛如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长期转战于陕西、宁夏、甘肃、山西、河南、南直隶等地。

所到之处,如秋风扫落叶般,打破了明朝腐朽统治的沉闷格局,有力地打乱了明王朝的统治秩序。

在陕西,他们开仓放粮,将官仓中囤积的粮食分发给饥寒交迫的百姓,百姓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对高迎祥感恩戴德;

在山西,他们惩治贪官污吏,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官员,在起义军的打击下,瑟瑟发抖,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由于高迎祥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他所率领的起义军实力最强,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猛。

他们的装备虽然比不上官军的精良,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击败官军的围剿。

许多力量较小的起义军,看到高迎祥部的强大实力和正义之举,都纷纷前来寻求合作。

这些小股起义军,有的只有几百人,有的则上千人,他们在高迎祥的统一指挥下,协同作战,形成了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

在一次次战斗中,他们相互配合,共同对抗官军,使得明朝政府疲于应对。

高迎祥的威名,如雷贯耳,令明朝统治者闻风丧胆。

他被朝廷视为眼中钉,一定要除掉他才安心。

明朝兵科都给事中常自裕,这位在朝廷中负责监察军事事务的官员,深感高迎祥起义军对明朝统治的巨大威胁。

他经过深思熟虑,向朝廷献计说:“起义军首领有九十人,闯王最为强大,他的部下有很多投降过来的士兵,武器装备精良整齐,军队队列井然有序,不是其他小股盗贼能比的。

应该集合天下的力量,用重金悬赏,一定要得到他的首级。只要抓到闯王,其余的起义军就不难平定了。”

崇祯八年,卢象升,这位明朝的重要将领,在给朝廷的奏疏中也特别指出:“闯王又是最为强大的,谁能抵挡?河南、湖广地区必将陷入大乱。”

他深知高迎祥的实力和影响力,担心高迎祥的起义军在河南、湖广等地进一步发展壮大,将会给明朝带来更大的危机。

于是,一场以围歼高迎祥部为主要目标的反革命军事行动开始了。

明朝政府调集了大量的兵力,企图一举消灭高迎祥的起义军。他们深知高迎祥的厉害,不敢有丝毫懈怠,制定了周密的围剿计划。

九年五月,阳光炽热地烘烤着大地,卢象升部官军齐集于豫西洛阳一带。

洛阳,这座中原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陕西和中原的关键节点。

卢象升深知,只要堵住这里,就能切断农民军由陕西折回中原的路,将高迎祥的起义军困在陕西境内,为围剿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