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绝,断子绝孙的绝

我没惹你们任何人。

你们怎么不重生?

这种事难道不是越提前越好?

不管孩子的痛苦面具,嬴子楚在嬴柱说完后满脸欣慰的补充:“我们原本是想着,搞出点动静提醒一下政儿,没想到那天幕直接推了一把。”

“更巧的是,你这孩子还能和我们直接交流……”

嬴晏干笑。

不巧,命苦罢了。

当察觉到嬴晏能够与他们自如地交流时,那六位君王仿佛嗅到了新鲜事物一般,一个接一个地凑了过来,将嬴晏团团围住。

他们太久没有和活人交流了。

长辈,特别是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如今已然退隐的长辈们,非常热衷于对他人进行无差别的指点。

似乎只要是落入他们眼中的事情,无论大小,他们都觉得有必要发表一番见解,给予所谓的“宝贵建议”。

这种现象也并非偶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太上皇这个角色往往处境尴尬。

许多太上皇即便已经交出皇位,但仍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依旧试图插手朝政。

比如那位赫赫有名的赵武灵王,他在退位之后,因另一个儿子的孝顺之举深受感动,竟然提出要让现任赵王将国家一分为二,其想法之奇特令人咋舌。

关键在于,当时的赵武灵王手中依然握有权柄,面对赵王的拒绝,他甚至采取强硬手段逼迫对方就范。

最终,这位不可一世的赵武灵王落得个悲惨结局——被活活饿死。

值得庆幸的是,眼前的这六位君王皆是以魂体的形式存在,若不借助活人之口传达旨意,任凭他们如何折腾,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只是可怜的嬴晏正值生长发育的阶段,直到月挂西天,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沉沉睡去。

第二日,推开门,阳光正好,嬴晏顶着黑眼圈,提着他昨晚在诸位先王的指导下加班加点写出的计划书,一路直奔章台宫。

嬴晏他本人自然优秀,但真正比起来,他没有几位先王和嬴政了解大秦的运行规则。

前世的天下经历过农民起义,社会运行规则改变不少,嬴晏想要按照前世的规则运行,那就要完。

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农民起义,虽然只持续了六个多月,但也是给大秦敲响了丧钟。

为什么?

陈胜吴广这场农民起义传遍全国,浩浩荡荡,给活不下去的农民指出了第二条路——造反。

这也是对上层社会的一次警告。

你把我逼急了,我真能直接反了你,然后杀你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