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十大忠臣(六)

【包拯在端州担任知州。

端州这个地方盛产砚台。

在他之前的知州,总是趁着进贡的时候大肆收敛砚台,带回自己家,然后用来贿赂当朝的权贵。

而轮到包拯做知州的时候,他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

他在任职期间,没有拿过一方砚台回家。

1048年,包拯担任河北路转运,后来又担任三司户部副使。

当时江淮地区受灾严重,但是地方官员不但隐瞒灾情,还向百姓们收取高额赋税。

包拯前往各地了解情况之后,上书皇帝废除严苛的规定,帮助百姓们渡过难关。

包拯在朝廷内任职的时候,多次斥责得宠大臣,上言天子应该听取好的言论,重用人才,废除严苛的做法,明正法律,解除兴建劳作等等,朝廷大多加以实行。

包拯虽然当官晚,但是升官还是挺快的。

他担任官员的那些年,基本上每年都要升一级。

包拯铁面无私的名声,流传很广,被百姓称道。

在达官显贵之间更是有这样一条传言,别管你是谁,落到包拯的手里,有你好果汁吃。

包拯往那儿一坐,就跟那阎罗王一样,秉公执法,根本不可能被收买。

而弹劾其他官员,也是包拯一生都在践行的事情。

皇亲郭承佑被他弹劾四次,王逵被他弹劾七次,连宋仁宗的老丈人张尧佐也被他弹劾了不少次。

在保证的弹劾之下,被罢官和查办的重要大臣不少于三十人,基本上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

包拯那可是很勇的,据说有一次在朝廷上谏言的时候,那直接是拉着宋仁宗的袖子不让他走,唾沫星子喷了他一脸。

1062年,包拯在枢密院工作的时候忽然得病了。

7月3日,保证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宋仁宗亲临吊唁,并废朝一日。

追赠保证为礼部尚书,赐谥号“孝肃”。】

看着这天幕上讲的包拯的故事,赵匡胤也是颇为感叹。

好一个大宋忠良啊。

不过他也不光感叹这包拯的忠诚,也感叹这位宋仁宗的优秀。

该说不说,保证这样式的,连皇亲国戚都敢屡屡弹劾,放在其他的朝代,真不一定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