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从业余皇帝到得道高僧

他打算故技重施,再通过议和的方式让蒙古退军。

但是蒙古这一次可是有备而来的,为的就是吞并南宋。

糊涂,我把你家抄了,家里的一切还不都是我的。

贾似道当然是打不过了。

打不过就跑路了,直接跑到扬州去了。

有贾似道带头,那朝廷中的大臣自然都是有样学样。

这大宋,不待也罢了。

有些大臣甚至直接弹劾自己,方便找个理由跑路。

到1276年,上朝的就剩下六位大臣了。】

刘彻:6

李世民:66

赵匡胤:666

【若是这个时候重新振作,任用贤臣,或许还能抵抗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可惜,朝廷竟然任命陈宜中为相。

这位陈宜中,那也是中看不中用的。

只会吹牛逼。

他在朝堂上谴责任何妥协求和的言辞,结果自己却连上前线督战都不敢。

是一个言过其实的两面派。

在陈宜中的主持下,宋朝那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到了后面,除了投降,基本上没有其他选择了。

文天祥、张世杰提出迁都到东南部地区,背水一战,却被胆小怕事的陈宜中给否决了,他主张求和。

蒙古大军兵临城下,要求跟丞相谈判。

结果陈宜中也是脚底抹油开溜了。

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去跟蒙古军谈判。

文天祥正义凛然,直接被对方给扣留了,谢太后又派贾余庆出使。

1276年,赵?投降,南宋灭亡。

赵?的命运还是挺不错的,亡国之后,不但保留了性命,还被封为了瀛国公。

不仅如此,元世祖忽必烈还将公主嫁给了赵?。

两人也算是成了亲戚。

忽必烈也利用这一层的关系,招降了不少宋朝的旧臣。

1278年,文天祥被俘。

元世祖忽必烈想要招降文天祥,派了几波人去,都没有效果。

赵?被派去劝降,而面对着这位大宋忠臣,这位年仅九岁的亡国之君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文天祥磕了几个头,便请小皇帝出去了。】

天幕下的赵匡胤看着这一幕颇为感叹。

这恐怕是他大宋最后的忠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