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地方官吏为了压榨百姓,无所不用其极,这也直接导致了民愤。
1795年,湖北白莲教众聚集,相约在次年三月初十共同起事。
他们准备火药,宣扬反清内容,引起了政府的不安。
大批的教徒被捕下狱,被杀者不计其数。
各地教首打出“官逼民反”的口号,号召教徒反抗。
1796年2月,由于朝廷步步紧逼,被迫提前起事。
长阳、来凤、当阳、竹山等县的教徒都纷纷起事。
三月初十,按照原有的规划,襄阳地区的教徒也开始起事。
他们各自为战,占领山寨或县城。
只是不成气候,往往都被清军轻易击破。
唯有襄阳起义军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迅速发展,成为了湖北起义军的主力。
在湖北白莲教的影响下,四川的白莲教也纷纷响应。
1797年,襄阳起义军采用大规模流动作战。
他们在湖北,四川,河南,陕西等地流动作战,而后转入了四川。
清军紧随其后。
七月,四川起义军被清军包围,襄阳起义军及时赶到解围。
他们在东乡会师,设置了旗号和职位。
只是,他们却并未团结起来,仍旧是各自为战。
清军采用了“坚壁清野”的政策,让白莲教的遭遇了极大的挫折,他们不得不离开川地转战他处。
1798年三月,襄阳起义军在湖北被清军击败,首领王聪儿、姚之富跳崖牺牲。
同时,四川起义军也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于是两支部队再次联合起来。
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他们得到了各地百姓的支持。
所到之处,百姓为他们提供吃住,还有人担当他们的向导。
1800年,义军部队抢夺嘉陵江,再败清军。
不久之后,集兵江油,再败清军。
后来因为地主武装增援,首领冉天元被杀。
余下万人南下回川,在成都守卫。
也是在这一年,大清提出了“随剿随抚,但治从逆,不治从教,剿抚并施”的政策。
次年,又颁布了《抵御邪教说》,引得更多的教徒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