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用一下气筒!”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男人停在阿琅的摊位前,弯腰捡起角落的打气筒,拔掉轮胎气门芯,一下下打气。
“五毛对吧,给。”用完打气筒,男人从外套内兜掏出一张五角纸币,丢进摊位前的铁奶粉盒里。
阿琅坐在黑乎乎的马扎上,将两只手揣进棉袄袖子,闭上眼接收记忆。
原主谈阿琅,二十九岁,小时候父母离异,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和爷爷奶奶学了不少零零碎碎的技能,和小镇上的其他孩子一样,按部就班长大,早早辍学谋生。
二十岁时通过相亲,和同龄的女孩贾小娟结婚,两人生了两个儿子,目前大儿子谈煦八岁,小儿子谈照七岁。
夫妻俩家庭条件都挺一般,原主的爷爷奶奶用一辈子的积蓄给原主买了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在谈煦两兄弟两三岁时去世。
贾小娟母亲早早去世,父亲再婚后生了儿子,贾小娟出嫁,贾父要了一笔彩礼,没给嫁妆,明说以后不用贾小娟养老。
夫妻俩没什么养老压力,只用操心两个小的。
如果单纯在小镇上养孩子,压力并不大,原主摆摊,补衣服、修自行车、粘鞋底、配钥匙、磨菜刀、换铝锅底等零零碎碎什么都做,没事的时候就和其他摆摊的小贩侃大山。
贾小娟在饭店当服务员,一个月两三千。
可惜,原主有一项十分突出的毛病,爱抱怨。
看到别人家的老婆从娘家大兜小提的拿东西,操持一家子的吃穿住行,再看看自己老婆,娘家一点助力没有,整天抱怨老婆没用。
儿子没考到第一名,没拿到奖状,原主到家之后没给原主递鞋,原主都会抱怨儿子没出息。
老婆和儿子们遇到开心的事,和原主分享,原主总能找到一点,将母子三个杠到没话说,像是全世界都欠了他的。
渐渐地,原主一回家,母子三个就大气不敢喘,贾小娟不是没想过离婚,一方面,她舍不得孩子,在小镇上,大家都默认离婚后儿子跟爸爸。
另一方面,她一个人也养不起两个儿子,带着儿子走,连住的地方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