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姜山有文章

李骥先前因为办砸了灭口夏弋的事险些被雍王革职,听有差事吩咐赶紧抓住机会戴罪立功,初二一大早就有孩童把“一桶烂姜山”编成了打油诗在街头巷尾传唱,初三一开朝御史参宁王世子明熠“居心叵测”的奏折就递到了弘景帝眼前。

弘景帝过年这几天心情一直不错,以为大臣们心里多多少少都应该有点儿数,不会一开朝就惹他不高兴。

谁知偏有那种没有眼力劲的御史,上来就报忧不报喜,气得他当场就摔了奏折,咬牙切齿道:“来人!去宁王府把明世子给朕请来!”

请来,多微妙的词汇,五花大绑地请是请,客客气气地请也是请,这……

聂知林参不透皇帝真正的用意,偷偷向他心目中最智计无双的董公公投去探询的眼神。

董忠心领神会,却也不敢随意开口问弘景帝怎么个“请”法儿。

他这几日吃不香睡不好,一直绞尽脑汁地在想怎么样才能把那桶生姜长长久久地保存下去。

眼下虽是冬日,食物不容易腐坏,但生姜受了冻再化冻烂得比夏天还快,他愁都快愁死了。

见聂知林还在看他,头皮一硬,转着眼珠子装傻道:

“老奴愚钝,陛下恕罪。是老奴带人去请世子,还是让聂指挥?”

聂知林、连带阶下文武大臣瞬间就明白了这二者之间的区别——

董公公是陛下御前的红人,由他去请那是传旨、是先礼后兵。

锦衣卫指挥使去请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是直接短兵相见!

前者给明世子留了机会辩解,后者是一点儿商量的余地都没有,直接定罪!

不愧是从小就在陛下跟前服侍的御前第一大太监,一句话就能试探出陛下对此事的态度。

聂知林也在心里狠狠夸了一句“还得是董公公!”给董忠竖了竖大拇指,垂首等着弘景帝示下。

弘景帝刚刚一气之下其实根本没想那么多,就是给聂知林下的令,被董忠这么一问才找回些许理智,瞪了董忠一眼思索片刻,寒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