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若昀察觉到他的配合气不忿,干脆把他推到回廊边上坐下让他比自己矮一个头,揪着他衣服的前襟吻得越发强势。
躲在暗处的暗卫们默契地抬起头明媚望天。
呀!今日的天色……今晚的夜色可真好啊!
黢黑黢黑的,什么都看不见……你看那星星,你看那月亮,啧,真圆!
暗卫们精神错乱般不停地给自己下暗示,妄图说服自己是个睁眼瞎。
他们在这边不停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相府和乾清宫的注意力却不约而同都集中在宁王府上。
傍晚时分明若昀几人在茶坊里的一举一动被锦衣卫和相府暗探看得一清二楚,只片刻的功夫便传回了弘景帝和丞相的耳朵里。
弘景帝听闻周、文二人与明世子素昧平生稍稍安心,丞相听完探子的转述稍稍放下对明若昀的戒心,同时对清北书院越发动心。
按照文徽明的说法,清北书院今年只有他与周沉参加春闱不是因为只有他们二人出类拔萃,而是因为他们到了该参加科举的年龄,书院离其他才学出众的学生比比皆是。
国子监如今已然成了太子的囊中之物,陛下有心改制,断然不会给他们插手的机会。
如果清北书院真如文徽明所说的那般卧虎藏龙,那它简直是能和太子抗衡的最佳利器!
而如何把这把利器握在手里,便成了当务之急。
“备笔墨。”
丞相沉声吩咐,江州离岳州相距甚近,他得赶紧给怀瑾(张家大爷)书信一封,让他尽快寻几个可靠之人去探探虚实,清北书院,他志在必得!
而和丞相有同样想法的不止他一家,邺京各大门阀世家都想把族中几个不成器的子弟送去清北书院“改造”,这种情况在传胪大殿之后达到了顶峰!
原因无他,经过阅卷官的重重把关以及弘景帝的亲自筛选,殿试中最受瞩目的文徽明和周沉二人一人摘得状元,一人获封探花,此前备受推崇的何陆张三人,仅何跃亭跻身一甲得了榜眼,余下二人皆是进士出身。
而何跃亭能中榜眼还并不是因为他在殿试上的文章写得比周沉好,而是自古以来探花郎皆取“相貌英俊者”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