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若仅是妄评,又为何能登上天幕,传扬天下?

他的目光冷冷扫向天幕,仿佛透过屏障直视某个挑衅他威严的存在。虽未发一语,但那沉凝如山的气势已使殿内众臣不寒而栗。

天幕所言,简直过于苛刻。

所谓“在他的压榨下,直接加倍享乐,这分明是对帝王尊严的公然挑衅!

嘉靖帝身为一国之主,自诩文治武功皆登巅峰,如何能忍受这样的评判?

思及此处,他轻哼一声,语气中透着几分寒意:“放肆!天幕之言,不过是无稽之谈。我一心辅国安邦,怎能容这种荒唐评价?”

文武百官噤若寒蝉,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回应皇帝的话语。

他们深知,当陛下动怒之时,任何多余的言辞都可能招致祸端。

整个乾清宫霎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外头寒风呼啸的声音,隐隐传入大殿。

首辅张居正眉头紧锁,谨慎地权衡着措辞。

他不敢轻易迎合皇帝的愤怒,但也不能公然反驳,只得俯身道:“陛下英明神武,勤于政务,远非天幕所言可概。”

“微臣以为,这只是一些不明真相之人妄加评判。”

“妄加评判?”嘉靖帝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嘲弄之色。

“若仅是妄评,又为何能登上天幕,传扬天下?究竟是朕的过失,还是你们这些臣子的疏漏?”

张居正冷汗涔涔,赶忙再次躬身:“陛下恕罪,是臣等未能及时洞察天幕动向,才令如此荒谬之言传播开来。”

洪武年间,大明初立。

朱元璋放下文书,双手紧握椅扶手,缓缓道:“裕王,他的命格不同寻常。我有一种预感,他或许也将是一个昏庸之君。”

朱标闻言一震,不由得微微低头。他自幼熟读经书,精研圣贤之道,对于皇权传承的兴衰成败尤为敏感。

虽然父皇并未直言裕王的命运如何,但从这些隐约的字句中,他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深意。

裕王,是否真的会走上不归路?

朱标抬起头,看向父皇,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儿臣亦有此感。只是,不知这预感从何而来?”

朱元璋面容冷峻,声音低沉,“自古帝王若执政不善,天下必为祸患所扰

“我虽已退居幕后,但仍需关注后世江山。裕王心性轻浮,沉迷享乐,又好权谋,这样的性格,如何能够扛得住万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