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村里的李婶挎着一篮子菜路过,听到他们的对话,忍不住停下脚步,插了一嘴:“林大夫,你这说得轻巧,松松土、施施肥,哪有那么容易。张大哥,我看你啊,还是去庙里拜拜土地公,说不定是你哪里不小心得罪了神灵,人家才故意不让你的庄稼长好。咱们村祖祖辈辈可都是靠土地公保佑,才有好收成的。” 她一边说,一边摇晃着手中的菜篮子,脸上的表情十分笃定,仿佛在强调着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那自信满满的神态让人觉得她所言极是。
张大叔一听,脸上露出犹豫的神色,眼神在林一哲和李婶之间来回游移,看向林一哲:“林大夫,你说李婶这话……”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在科学与传统迷信之间摇摆不定,既对林一哲的科学说法抱有一丝期待,又难以完全摒弃多年来对土地公的信仰,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林一哲笑着摇摇头,耐心地说道:“张大叔,这庄稼的事儿,咱得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土地公那是老辈子传下来的传说,是大家的一种美好寄托,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您要是信我,就按我说的试试,我保证,只要咱们用心去做,庄稼肯定能好起来。” 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像春日里的暖阳,给张大叔带来了一丝希望,让张大叔原本悬着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他那坚定的语气和自信的眼神,让张大叔不由自主地选择相信他。 乐可小说
李婶一听不乐意了,双手往腰间一叉,挺直了腰板,尖声说道:“林大夫,你别在这儿瞎说了。这村里祖祖辈辈都是靠拜土地公保佑庄稼丰收的,你说没用就没用啦?你一个年轻后生,懂什么!” 她的声音尖锐而刺耳,打破了原本平和的氛围,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因她的激动而微微震颤,那愤怒的表情和激动的语调,让场面变得有些紧张。
林一哲依旧保持着温和的笑容,耐心解释道:“李婶,我不是说您的想法不对,拜土地公是咱村的传统,也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这庄稼的生长,是有实实在在的科学道理的。土壤的肥力、肥料的搭配、水分的供应、光照的时长,这些才是影响庄稼生长的关键因素。咱们不能光靠求神拜佛,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 他的语气诚恳,试图说服李婶,眼中满是对科学知识的坚持和对传统观念的尊重,他希望李婶能够理解科学的力量,同时也尊重她对传统的信仰。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周围的村民们听到争吵声,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像潮水一般围了过来。有的村民觉得林一哲说得有道理,毕竟这些年新的耕种方法也确实让一些人家的收成变好了,他们回忆起自家尝试新方法后丰收的场景,不住点头,脸上洋溢着对科学的认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村民则觉得李婶说得没错,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总归是有道理的,他们对传统怀着深深的敬畏,认为老祖宗的智慧不可忽视,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声音此起彼伏,场面十分热闹,仿佛一场激烈的辩论会,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
这时,村里的老秀才王夫子背着手,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他捋了捋那花白的胡须,慢条斯理地说:“依老夫看,林大夫所言不无道理。如今这世道,新学问、新道理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咱们种地也不能一味守着老规矩,不知变通。不妨就按林大夫说的试试,要是真有效果,那自然是皆大欢喜;要是不行,再想别的办法也不迟。” 他的话就像一阵春风,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了许多,村民们的争吵声也渐渐小了下去,大家都觉得王夫子说得在理,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张大叔听了王夫子的话,心里有了主意,咬了咬牙说:“行,林大夫,我信你。就按你说的办,要是这庄稼真能好起来,我可得好好谢谢你,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他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仿佛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就在眼前,那充满期待的眼神让人感受到他对未来的憧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一哲笑着摆摆手:“张大叔,您客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上忙我也打心眼里高兴。大家都是为了把日子过好,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他的笑容温暖而真诚,让人感受到他的善良与热心,仿佛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着大家的心,那亲切的话语和友善的态度,让大家对他的好感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