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暗里

日月悬空 没文化的猪 3356 字 4小时前

大唐龙朔年间,正值阳光灿烂之际,那太极殿高耸入云的金顶在耀眼日光的映照之下,闪烁着令人目眩神迷的光芒,仿佛整座宫殿都被一层金色光辉所笼罩。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殿内的气氛却是异常压抑,凝重得好似铅块一般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上,让人几乎难以喘息。

此时,唐高宗李治正稳稳地端坐在那张象征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他那威严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排列整齐的群臣。表面上看,他似乎正在专注地倾听臣子们的奏报,但实际上,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暗自盘算着另外一番重要的计划。

自从不久前与武照那次深入而坦诚的交谈之后,李治内心深处的某些想法开始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他深知,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那帮位高权重的老臣们长久以来一直牢牢把控着朝堂,这对于大唐王朝的长远发展绝非好事。因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冲破这些旧势力的束缚,为大唐的未来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待早朝结束,群臣散去之后,李治起身离开了太极殿,径直朝着自己的御书房走去。进入书房后,他挥手示意身边侍奉的宫女和太监全部退出房间,只留下了跟在他身旁多年、最为信任的贴身太监王德一人。随后,李治走到书桌前,随手拿起了一份刚刚呈上来的奏折。虽然他看似在认真地翻阅审阅着这份奏折,但其实他的心神完全没有放在上面,只是机械性地翻动着纸张而已。

沉默片刻之后,李治终于放下手中的奏折,抬起头来,用低沉但不容置疑的声音向王德吩咐道:“王德,你速速前去将刘大人请到这里来,不得有误!”听到皇帝陛下的命令,王德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微微躬身施礼,应声道:“奴才遵旨!”说罢,他便转身迈着急促的脚步快速退下,去执行皇帝交代给他的任务了。

没过多久,只见一位身着官服、行色匆忙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此人身形略显发福,但步伐却十分矫健有力。待到近前,仔细观瞧,原来是那位负责科举事务的礼部侍郎刘景大人到了。

刘景甫一踏入书房,便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行了一个大礼,口中高呼道:“陛下万岁万万岁!微臣刘景叩见陛下。”其声音洪亮而又充满敬畏之情。

此时坐在书桌后的李治缓缓放下手中正翻阅着的奏折,抬起头来,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轻声说道:“刘爱卿快快请起吧。今日朕特意传召你来,乃是想要询问一下有关科举之事。朕近日听闻,今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当中,有许多出身寒门之人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学识,不知是否确有其事啊?”

刘景心中猛地一颤,一股寒意瞬间从脊梁骨升起。凭借着多年为官的敏锐直觉和对陛下心思的揣摩,他隐隐约约地猜到了陛下此番召见自己所蕴含的深意。只见他额头上冒出一层细汗,连忙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圣明啊!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如今天下间有众多的寒门子弟,他们虽然出身贫寒、地位低微,但却怀着一颗对知识无比渴求的心,日夜苦读圣贤之书。在那激烈残酷的科举考试之中,这些寒门子弟凭借自身扎实的学问和卓越的才华,展现出了丝毫不逊色于门阀子弟的实力与风采。”

李治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光芒,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接着,他用沉稳而坚定的语气说道:“嗯,朕今日特意召你来此,就是想要叮嘱你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在即将举行的这次科举选拔当中,你务必要将才学作为衡量考生优劣的首要标准。无论其出身如何贫贱,只要真正具备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就绝对不能因为门第出身的缘故而将其埋没。相反,对于那些拥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士子们,更应当予以破格提拔,并委以重任,让他们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为我大唐江山社稷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刘景心中犹如明镜一般敞亮,他深知陛下此举乃是意欲冲破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对于朝堂的牢牢把控与绝对垄断之势,进而悉心培育起完全属于自己的强大势力。面对如此情形,刘景哪里敢有半分迟疑?只见他慌忙躬身施礼,恭声应道:“陛下尽管宽心,微臣必定会竭尽所能去精心遴选各方贤能之才,定然不会辜负陛下对微臣的殷切嘱托!”

李治听闻此言,脸上不禁流露出一抹满意的微笑。那笑容宛如春日暖阳般和煦温暖,令人心生亲近之感。然而,李治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又语重心长地向刘景再三叮咛嘱咐了数句之后,方才微微抬手示意刘景可以告退离去。

自那日之后,李治每逢临朝听政之时,都会不自觉地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初入仕途、朝气蓬勃的年轻官员们身上。他在看似不经意间,悄然暗自察看着这些人的一言一行以及其背后所潜藏着的政治立场倾向。而这一切,都在不动声色之中有条不紊地缓缓推进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李治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闲庭信步于御花园之中。他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园中的奇花异草,感受着微风拂面带来的丝丝凉意。

就在这时,李治忽然瞧见不远处有一位年轻官员正低着头,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这位官员身姿挺拔,面容俊朗,虽然身上穿着略显朴素的官服,但却难以掩盖其与众不同的气质。他的眼神清澈而深邃,透露出一股灵动的聪慧之光。

李治不禁对这位官员产生了几分好奇之心,于是迈步朝他走去。那名官员似乎也察觉到了有人靠近,猛地抬起头来,当他看清来人竟是当今圣上时,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惊愕之色,随后连忙跪地行礼道:“微臣拜见陛下!”

李治停下脚步,居高临下地打量着眼前之人,缓缓开口问道:“你可是李义府?”

李义府心中一震,万万没有想到陛下居然会认得自己这样一个小小的官员。他赶忙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陛下,微臣正是李义府。”声音略微有些颤抖,显然内心十分紧张。

李治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接着又继续说道:“朕曾听闻你才思敏捷、学识渊博,不知你是否怀有一颗报国之志呢?”说罢,目光紧紧地盯着李义府,等待着他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