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高皇后给了皇帝建议,把七女齐聚皇宫门前,由她这个皇后和后宫诸妃嫔,代表七女娘家人,一同发嫁。这样既能省时省力,也给足了诸女相应的颜面和风光。
本来,妻妾不可同日而语,哪能让侧室和小妾跟王妃一同进门?因此,皇帝其实是很不满的,可李胤非拧着要对妻妾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被那混账迷了心智的大长公主,居然也赞同,皇帝再气,也不能不允吧?即便他再不允,能拦得住?这还没成亲,大长公主和长公主,就已经自行跑去宁王府住着了,这让那些老夫子,卫道士们已经有所非议。若隆德皇再拦着挑理,万一那个混账要把婚礼给推迟……总不能让太平和云芮俩人,各自抱着孩子出嫁吧?
终于,礼炮齐鸣,锣鼓喧天,彩旗招展,朱雀大街上终于出现了来迎亲的对子马,对子马,也叫踹街马,是皇族和勋贵出行时的仪仗之一,负责在前引导。李胤之前从不曾放过对子马出街,不成想,第一次却用在了这大婚之日。
足足八列对子马,马上的骑士个个精神抖擞,之后便是骑白马的新郎倌李胤到了。他一身喜庆的大红长袍,头戴喜帽,帽上的红玉晶莹剔透,映照着他那张英俊而带着笑意的脸。身上似乎没了往日那股子“仙气儿”,却多了几分寻常人的烟火气息。
李胤身后跟着长长的迎亲队伍,担着迎亲礼,礼物皆是精挑细选之物,绫罗绸缎闪闪发光,金银器皿在阳光下耀目。
当迎亲队伍来到宫门前,那七位新娘已在那里等候,皆身着华丽嫁衣,盖着红色的喜帕,身姿婀娜,唯一不同的,只是李令月和李云芮这一对姑侄公主的肩头,多了一层象征皇族身份的金黄色霞帔。李胤下马,依次向皇后与众妃嫔行礼,才依次走向七位新娘。他每牵起一人的手,周围便是一阵欢呼声。随后各自的贴身丫鬟们,将新娘扶进花轿之中。
“今儿本王娶亲,已定下在康平坊买市一日,也会在流民营施粥七天,”以示与诸位同贺
小主,
“好!”
“恭喜宁王殿下!”
“多谢王爷!”
瞬间,整条大街上,围观的人群里欢呼声四起,康平坊有不少小吏住着,而且康平坊的西市,算是京城最大的市了,周遭又紧靠着贫民区,人口最为稠密,这即便只买市一日,也会所废甚巨,但,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和小官吏,却会因这一日买市而记住宁王的恩德,从而时常把宁王挂在嘴边,记在心里,这就是李胤所求的民心和声望,这银子花的,值!反正也是皇帝给的赏银。李胤巧取豪夺,利用扣押元修魏念堂等人的手段,从魏国手里“敲诈”一千万两银子,如今已经安然进了国库,皇帝倒是大方的很,直接拨了五十万两做为对宁王的赏赐和宁王大婚的花费。
朝堂上,文武百官中虽有人认为赏赐太多而进谏,隆德皇只一句:“你们谁要是也能如李胤这般,从外邦给朕弄一千万两银子来充入国库,五百万两朕都舍得赏你!”顿时让满朝文武百官全都闭了嘴。谁有那本事?又是诗词,又是书法,又是画画,又是下棋的,寻常人终其一生,都未必敢说精通其中一途;可人家宁王……简直就不是人!哪有这般妖孽般存在的人?
迎亲队伍再次启程,朝定鼎门而行,一路上吹吹打打,热闹非凡。车轿到定鼎门水岸码头停下,七顶八抬大轿随着李胤,被抬上一条画舫楼船,那画舫高高的旗杆上,早已扯起一杆王旗:大唐宁王。
画舫遍插彩旗,甲板周遭,站满了手捧花篮的丫鬟婢女,不断的将花篮里的花瓣撒落,难怪有人会说那句:十里花香浣碧波了,这一路花瓣洒落,可不真是花香浣碧波了么?
迎亲画舫缓缓开动,朝春神湖而去,后边十一艘同样规模,也被装扮的极喜庆的画舫,也跟着缓缓而行,这些船上,装载的除了公主等人的嫁妆,就是负责送亲的亲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