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我看未必

你得想想,柱子才来工业部几次?几乎每次来都有研发成果。

电动车、吹膜机、温室大棚,再加上现在这水切割机,丝毫不逊色于一个老研究员。

他将来能走到什么高度,谁都说不准!

老王笑道:“老柳,很少听你这么夸奖一个人啊,看来何雨柱的发明真的打动了你。”

老柳点头道:“确实,我非常佩服柱子。

他虽然年轻,但能力强得很,完全能够和我们平起平坐。

如果将来何雨柱加入我们工业部,我认为可以给他单独成立一个科室,让他当科长,完全没有问题。”

老王赞同地说:“这个我同意。”

大家也纷纷表示,毕业后愿意迎接何雨柱加入工业部。

能拥有如此出色的人才,对工业部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何雨柱笑着说:“我现在还在上学,还没想那么远。

等毕业再说吧。

老柳,现在特种钢已经能切割了,我把零件给你加工出来,顺便把你研究室的车床修理一下。”

老柳回应道:“好的,柱子,感谢你。

这样吧,我也来帮手,我也是高级钳工,加上我的帮忙,应该会快得多。”

何雨柱点头应允:“行。”

随后,他拿出纸和笔,将所有需要的零件一一画了出来,并详细标注了尺寸数据,以免在加工时出错。

何雨柱将图纸递给老柳:“这是零件的尺寸图,你既然技术这么高超,这些对你应该不算难。”

老柳接过图纸查看后,点头表示同意:“没错,没问题。”

接着,他指着一个齿轮说:“我先做这个。”

他还提醒何雨柱,免得和另外两个省19的人重复工作。

何雨柱点头表示明白。

于是,两人立刻在车间里开始了制作。

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盯着他们。

不久,何雨柱的操作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他先是根据图纸上的要求,用标记笔在工件上标记加工位置和方向,然后按标记进行打磨。

他的动作极其迅速,甚至比老柳快三倍。

打磨到一定程度后,他把零件放在机床上切割,初步成型为齿轮的轮廓。

再将零件从机床上取下,拿到钳工工作台继续打磨。

他动作娴熟,丝毫没有担忧会出差错。

就这样,他反复在机床和钳工工作台之间切换操作。

一气呵成,不一会儿,何雨柱就完成了一个齿轮。

他用游标卡尺测量,尺寸精确无误。

然后他继续拿起新的材料,制造下一个齿轮,速度一如既往地快,没有一丝停滞。

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无人不被何雨柱高超的钳工技术所震撼。

“柱子的手艺比老柳更高一筹,这样的年纪竟能掌握如此丰富的技能,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看他这工作效率,真是令人咋舌,不知情的还以为他在玩儿呢!真是随随便便就完成了那么多工作。”

老柳闻言,回头看了看何雨柱的动作,不由得震惊不已。

内行看门道。

他清楚地认识到何雨柱的技术确实比自己更为出色,否则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地处理特钢这类材料?

这种工艺并不是随便哪个钳工都能够胜任的。

老王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老柳,你现在是不是有点蒙圈了?柱子现在已经处理到了第二个部件了,如果你的速度再不提高,人家可能第三个部件都要完工了。”

老柳无奈一笑:“早知道柱子的手艺这么炉火纯青,我就不会跑出来现眼了。

柱子,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不仅能做一手好菜,还能发明创新,钳工技艺还这么出众。

你还让不让人活了?

你是专为了打压别人才降生到这个世上的吗?”

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老柳的样子确实显得有些尴尬,但是大家觉得这种场面格外有趣。

老柳干脆不再继续自己的工作,而是专心地观察何雨柱的操作。

尽管动作迅速,但每一步都很精细。

最让老柳震撼的是何雨柱加工过程中的流畅与自然,完全没有需要中途停下检查的习惯。

这样的自信,让人不禁佩服。

老柳终于意识到为何自己的进度比不上何雨柱——他在加工时必须频繁停下来检查,有时甚至需要用游标卡尺量尺寸,以防止加工失误。

因为任何过度的切除都有可能造成无法补救的错误。

相比之下,何雨柱则是一气呵成,几乎不需要游标卡尺辅助,真可谓胆大且细心。

“真是让人敬佩,要是我能像你一样在加工时不依赖游标卡尺,还能有如此效率,我的工作效率肯定能提高不少。”

老王感叹道:“说起来简单,实际做到却很难。

要想达到柱子这样的水平,不仅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技术,更要有稳定的手法和沉着的心态。

柱子在这方面的能力,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

小主,

何雨柱谦虚笑道:“不过是因为熟能生巧罢了,多练几遍,自然就会更熟悉这些工艺。”老柳听完只能说无语——这些话听起来虽简,但仅仅熟练并不能让人达到何雨柱的程度。

除了努力,他的天资也是大多数人不能企及的。

不久之后,

何雨柱顺利地将所有零部件全部加工完成,并提议道:“老柳,接下来的装配就由你来负责,我会在一旁提供指导。”

老柳答应道:“好。”

半小时后,车床上安装好了新的部件,并成功地重新装配完毕。

现场的所有人都充满了期待之情,每个人都好奇这部机器是否能够再次运作。

机器已经启动,

车床果然重新运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