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仍然很恼火,“你是不懂,就是因为他还小,才要现在教育好。
若是等到长大了,他娶了妻,咱们谁来养活呀?不行!我得想个办法,让他把一些冬储菜分给贾家。”说到这里,他突然脑中一亮,笑了起来,“哈哈,我想到了办法。”接着,他来到刘海中,也就是二大爷家,
“老刘,昨天王家的老太太找到我,她说今年没有买到多少冬储菜,担心过不好冬天,希望我们能帮忙想想办法。
我们是同一个院子的人,应该相互帮助。
不过光我们这三个老头子肯定不成。
得动员整个院子的人,特别是那些条件好的家庭,应该承担更多,大家一起帮助像王老太太和贾家这样的困难户。
不仅能让大家团结起来,还能显示出我们三个老前辈热心助人的品质,巩固我们在院子里的地位!”
实际上,易中海的想法有他自己的算盘。
一方面,他希望在院子中建立起良好的声誉,让大家感激他、尊重他,以便更好地管理和道德上引领大家。
特别是像柱子这样经常跟他作对的人,如果能通过增强自己在院子中的威望,使得自己的话如同命令一般,那时看何雨柱还敢不敢不服。
另一方面,他想借此机会帮助贾东旭。
贾东旭作为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晚辈支持者,是他非常重视的人。
利用这次机会接近贾东旭,让他感受到来自易中海的善意和支持。
反正到时候分发物资时,全权由他易中海决定,可以悄悄多分配些给贾家,旁人无从得知,自然能赢取贾东旭的感激。
此外,
可以消耗何雨柱的冬储菜。
只要他同意这一方案,未来就可以多次运用这一方法。
一方面可以逐步改变何雨柱的态度,让他服从易中海;另一方面,当他的冬储菜快用完时,
必然得向易中海求助,到那时易中海便能完全掌握住何雨柱,使他服软。
易中海觉得这一步骤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计划简直无懈可击。
刘海中闻言双眼一亮,他也认为这一计策极佳。
作为一位极其热衷于职位提升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增强自己的权威更让人兴奋的了:“行,你说得太对了。
作为大爷的确应对大院里的居民负起责任。”
易中海笑着回应:“这样吧,我去跟老阎谈谈这个问题,你可以召集所有院民开个会议。
如果效果好的话,今后大院有任何重要的事宜都可以召开这样的大会,
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这不仅能增强院内的团结,还能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进一步稳固我们的地位。”
刘海中点头赞许:“对对对,还是老易你想得好周到。”随即便开始逐一通知各户院民开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柱子,快点出来,有大会要开了。”
何雨柱眉头紧锁:“不会又是什么搜查吧?”
刘海中摇头否认:“不是那个意思,是有些院里的问题需要解决。
不多说了,我还得再去通知其他人。”
以往召开全体会议大多是因为处理某些特殊任务或消息的通知,而现在开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的社区问题,三位大爷的心思显然已转向对整个大院的控制。
片刻后,
整个大院的居民都集中在中院。
三个大爷呈品字形围坐在八仙桌旁,
其中易中海占据主位,刘海中与另一位大爷则分坐在两边,各自面前摆放了一杯温水。
居民中有人如许富贵开口道:“老易,有事就说快点儿,这天气实在冷得刺骨。”
刘海中接过话筒:“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并非讨论所谓的特殊情况,而是我们三个老大爷感到肩负大院居民的重任,希望能帮大家一起处理日常问题……”
接下来,刘海中的发言冗长且拖沓,让不少人面露疲态。
直至刘海中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开场白,“那么下面请老易来说具体的事情。”
随后易中海继续说:“事情是这样的,前院的王老太昨日找到了我,表示自己今冬买的储备蔬菜不多,恐怕难以为继过冬。
她的家庭经济状况一直很困难,这已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
类似的情况不止王老太一家,还有几户同样因冬季储备不足而陷入困境。
我认为同在大院,不能任由这些邻居忍饥受冻度过寒冬。”
因此,想要让整个大院的人都能够携手努力,助力他们克服眼下的困境。
这样一来,未来不管大院里哪家遇上了什么难处,都能照着这套方法来进行相互扶持。
今天的援助换来的是明日的支持。
这样的往来互助不仅能够让我们的大院更加和睦、紧密。
同时也能为每个人提供更多的安全感和保障。
毕竟在这样的年代,没有哪户人家是轻松的,身为同一个院子的邻居,应当相互协助……这样才能更稳健地生存下去。”
许多院子里的人认同易中海的意见。
因为他们认为如今支撑易中海,在将来自己遇到了问题,也能得到大院人们的支援。
这其中最为兴奋的就是贾家了。
因为易中海已提前通知贾东旭,安排到时候分配时会特别多分一些冬储蔬菜给贾家。
其他人家则简单地分一些,蒙混过关即可。
反正其他人大概不知道易中海究竟怎样分派。
这样一来,贾家人冬季的生活就没有了任何问题。
易中海说道:“既然大家都赞成,那么家里相对富裕些的人,可以捐出部分冬储蔬菜吧。
作为大爷,我就率先捐献一百斤。”
刘海中回应道:“作为二大爷,我也捐一百斤!”然后所有的目光转向了阎埠贵。
此时阎埠贵显得有些困惑:本来是为了巩固三大爷的地位才这样建议的,可怎么一转身就成了捐菜?
眼下已是骑虎难下,不捐似乎也不成。
不然日后别人该怎样看自己?
阎埠贵回答:“我家里的情形诸位也知道,今年实在采购的冬储蔬菜不多。
要不我就捐十斤好了,这已经是我的最大能力了。”
接着许富贵家捐了五十斤。
其他条件略好一些的家庭则捐赠两三斤到五斤不等。
这样加起来大约也有三百斤左右了。
最终,易中海的目光投向了何雨柱:“雨柱,你看这次你准备了这么多冬储菜。
要不要考虑捐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