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时期,江州城是一座热闹非凡的城池,车水马龙,市列珠玑。集市上,吆喝声、谈笑声交织成一片,各类店铺琳琅满目,街头巷尾弥漫着烟火气息。然而,在这片繁华之下,也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那时的民间,人们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街头巷尾流传着各种离奇诡异的传说,稍有风吹草动,大家就会联想到鬼怪作祟。
在众多流传的奇闻中,有一本名为《稽神录》的志怪小说集,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是南唐时期的徐铉所着,书中记载了大量的神怪、灵异之事,上至神仙鬼怪,下至奇人异事,无所不包。无论是神秘莫测的妖狐变幻,还是亡魂索命的惊悚故事,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们看得胆战心惊,却又欲罢不能。百姓们茶余饭后,总喜欢聚在一起,谈论着书中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情节,这也使得鬼神之说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愈发根深蒂固。
李令,便是生活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江州城中的一位私塾先生。他为人忠厚善良,知识渊博,对待学生关怀备至,在城中颇有名望。他的家位于一条古巷深处,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宅子,庭院里种着几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每到金秋时节,桂花飘香,为整个庭院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李令与妻子林氏相濡以沫,夫妻二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那是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电闪雷鸣照亮了整个江州城。李令批改完学生的课业,正准备休息。突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骤然响起,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显得格外突兀。李令起身,手持灯笼,小心翼翼地前去开门。门缓缓打开,外面却空无一人,唯有狂风裹挟着雨水汹涌灌进院子。他满心疑惑,向四周张望,就在这时,一只冰冷刺骨的手突然掐住了他的脖子。
李令惊恐地瞪大双眼,却看不到任何人影。他拼命挣扎,双手在空中胡乱挥舞,可那股力量却越收越紧。紧接着,他感觉自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拖进屋内,重重地摔在地上。随后,拳脚如雨点般落在他身上,李令痛苦地呻吟着,却无力反抗。
不知过了多久,那股力量终于消失,李令瘫倒在地上,遍体鳞伤。妻子林氏听到动静赶来,看到眼前的一幕,吓得花容失色。她急忙扶起李令,哭着问道:“相公,这是怎么了?是谁把你打成这样?”李令有气无力地摇了摇头,他也对这突如其来的遭遇一无所知。
从那以后,李令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恐惧深渊。每晚,那个神秘的力量都会准时出现,对他进行残忍殴打。他的身体日益虚弱,精神也濒临崩溃。他四处求医问药,可大夫们都对他的症状束手无策,皆称是中了邪祟。在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鬼神之说,一旦遇到无法解释的事情,便会归结于鬼神作祟。李令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当大夫给出这样的诊断时,他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开始寻找与鬼神相关的解决办法。
李令不甘心就这样被折磨,他决定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他想起城中有个叫刘半仙的术士,据说能与鬼神沟通。于是,李令拖着虚弱的身体,找到了刘半仙。
刘半仙住在城边的一座小屋里,屋内摆满了各种奇怪的符咒和法器。李令将自己的遭遇详细地告诉了他。刘半仙听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随后掐指一算,说道:“李先生,你这是惹上了冤魂啊。这冤魂怨念极深,恐怕是与你前世有莫大的仇怨。如今民间多有这种冤魂索命的传闻,看来你是躲不过这一劫了。但也并非毫无办法,只是……”
李令心中一惊,急切问道:“那可有化解之法?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都愿意一试!”
刘半仙沉思片刻,说:“我可以给你几道符咒,暂时保你平安。但要彻底解决问题,你必须去找到这冤魂的尸骨,为它超度,化解它的怨念。只是这过程凶险万分,你可有勇气前往?”
李令谢过刘半仙,带着符咒回到家中。当晚,他将符咒贴满了屋子的每一个角落,忐忑地等待着夜晚的来临。奇怪的是,那一夜,他安然无恙,没有再受到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