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千古词帝(3)

有句话或许会让一些人很是不爽,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事实:自古以来在很多自命清高的文人身上几乎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能说却不能做抑或敢说却不敢做。提起笔来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也都敢讲,俨然就是当世一介伟丈夫,但在直面强权和屠刀乃至于鲜血和死亡时却两腿发软无法言语,直至最后瘫软在地只能绝望地呜咽流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很遗憾,李煜正是如此。抛开他亡国之君的身份不谈,李煜在当时是极具盛名的大文豪,其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和声名绝对不亚于如今的顶流网红作家,而他的诗词更是被当时的人们争相传颂。尽管他的词作都充溢着悲凉凄靡之音,但如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一样,悲伤的情歌往往都会大受欢迎,而且是越悲伤越流行。

当李煜的那些诗词被以曲艺的形式传唱于大街小巷之时所造成的影响力绝对非同小可,这必然被身为皇帝的赵光义所憎恶:你李煜现在吃我的、喝我的、用我的、住我的,但你却整天闷闷不乐不停地用你的笔杆子大肆地频发牢骚,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整天都在虐待你似的,你这样让我情何以堪?别的亡国之君成为阶下囚之后都知道低调做人,甚至向我卖乖讨巧,可你却整天哀怨连连,我看你是不想活了吧?

不知道李煜是否清楚他用以表达和排解自己内心痛苦的诗词实际上是在把自己往死亡的道路上推,但有人对此却是看得明明白白,这里面就包括他曾经的臣子郑文宝。

在李煜被变相软禁的日子里,郑文宝决意冒险去见李煜一面,但由于赵光义的那道严令导致他不敢正大光明地去拜访李煜,于是他化装成卖鱼的渔夫混入了李煜的府中。或许是听到了某种风声,郑文宝劝李煜不要再写那些诉苦的诗词,这样会让当朝的皇帝对他心生不满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

很快,李煜又见到了他的另一位故人——他曾经的手下重臣徐铉。此时的徐铉已经是宋朝的左散骑常侍兼给事中,他成了赵光义的臣子。他接受赵光义的旨意前来探望自己的老主子,两人相见,面对此前曾为了自己而不惜以身犯险的徐铉,李煜是不胜唏嘘,他拉住徐铉的手当场放声痛哭,继而便是久久地沉默不语。

对于亡国之痛的难以释怀让李煜忍不住地说出了一句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的话:“徐铉啊,我现在是真的后悔当初误杀了潘佑和李平啊,他们都是我的忠实臣子,可我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如果当初我听了他们的话又岂会有今日的这般下场?”

面对李煜的这番话,徐铉无言以对,要知道在诛杀潘佑和李平这件事情上他徐铉可是幕后的推手之一,他此时又能对李煜说什么呢?

离开了李煜,徐铉前去向赵光义复命,他将自己在李煜府中的一切都一五一十地向赵光义交了个底。赵光义虽然没有当场发飙,但在心里他已经对李煜动了杀心,而且他连杀人的时间都选好了——赵光义在决定诛杀某个重要人物的时候有个习惯,那就是在对方生日的当天以赐酒贺寿为名将其毒杀。

公元978年7月7日,就在吴越国王钱俶将吴越国的土地和子民拱手相送于赵光义的两个月后,李煜迎来了自己四十二岁的生日。没错,李煜的生日就是每年的七夕,一个极致温馨和浪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