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知道了,就去做

可能更需要贴近现实。

“山间躬耕虽然清闲,但是远离尘世始终会少了些烟火气。”

“文圣可以多去大楚的民间看一看。”

“去大楚过的最为艰难的那个地方。”

“站在高楼寰宇虽然能让人看的更远,但若是想要看的清晰还是要自己下楼亲身经历。”

“在下认为儒道需植根于广大的百姓。”

“因为这是儒道的根。”

“根在哪里,哪里就有破除桎梏的机会。”

“大楚百姓就可以是文圣着书的思路。”

“他们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个家庭的故事都可以是文圣着书的一个思路。”

“文圣可着一本百姓之书!”江寻的声音不大,但是言语之带着波澜之声却是让王守德和顾中书一时无言。

“听你一言,振聋发聩啊!”王守德此时的笑容和蔼,目光发亮。

“只是在下的拙见罢了。”江寻摆手道。

“江寻你的这一言却是给我打开了思路。”

“百姓之书,这书若是写成,就算我王守德未成儒圣,此生定当无憾!”王守德此时抚须爽朗大笑。

“守德,我此番拉你前来没错吧?”顾中书在一旁出声道。

“还要谢谢你这个老道士。”王守德笑道。

“小事耳。”顾中书淡淡道。

“但是我觉得文圣前辈若是想要跨过那道桎梏的话,光是着书,可能不太够。”江寻此时出声道。

现在江寻从自己的一些远古时期的零星记忆中可以推出来。

远古时期儒道的破境。

不仅仅是着书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体现。

所以思想可能是儒道破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心念于此,他想到了地球上的一位圣人。

明朝时的阳明先生王守仁堪称一代圣人。

他独创心学,在思想这一道他走的很远。

自己是没有能力去指点文圣。

但是阳明先生的思想可能会给文圣一点小小的启发。

“请说。”王守德此时脊背微微挺起,朝着江寻作揖,正声道。

达者为师,王守德一直都是这样理解的,不应以对方年纪,地位,修为,阅历比自己低就自忖地位,看轻对方。

你又怎么知道,今天的无名之辈,来日会不会名震天下?

“可能还需要思想的助力。”江寻轻声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