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路,河东路旱灾时,各地活不下去的百姓一开始只是化作流匪抢掠大户,结果尝到了甜头,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人数规模越来越大,这些流匪头目在身边有心人得鼓动下揭竿而起,干脆造起反来。

两路之地各处都是如此,他们或一部三千人,或一部一千人,多个势力在当地劫掠大户,残杀那些不愿跟随的百姓,同时裹挟流民灾民。

最后这些人的汇聚在一块共同起义,号称“义军。”

这些人推选出众多头目中势力最大的李校武“地煞星”为首,号称天王将军,也不知道到底是王还将军。

这些势力一开始汇集起来只有三五万人,当时定远城还在建设当中。

后面裹挟的流民灾民越来越多,短短几个月膨胀到了十万众之多。

人数多了,要消耗的粮食就多了,他们又没有根据地,只能是走到一地打一地,然后获取当地粮食继续招兵买马。

当然,招兵买马只是说说,其实就是裹挟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让他们强行加入,如果不从的,那就杀了。

冀北路,河东路在他们的肆虐下,除去一些大城卫所,可谓是赤地千里。

义军每到一处,先派一些手下的叛军提前扮做流民入城,他们本就是百姓组建而成,要是有官军盘问也是可以轻松混过去。

这些探子进了城,获取城中情报之后再传递给大部,然后义军便举兵围城。

李校武这人是个有头脑的,他读过一些书,起义以来百姓官员富户不知道杀了多少,但是他们不杀读书人,只是让这些读书人加入自己,为自己出谋划策。

自从他担任义军头领以来,义军可谓“百战百胜”。

他们的嘴第一目标就是县城,千户所,百户所之类的小城,顺便途中打劫那些小堡村落补给。

每围一城,他们不着急攻城,只是安营扎寨,打造攻城器械。

器械准备完毕后,他们再派出那些被裹挟的饥民攻城,消耗守城的官军。

往往这些小城的官军大多不能战,就算有能战的,以几百人,两三千人的守备官军也难以抵挡源源不断的义军。

这些义军可不怕人员伤亡,今天这部攻城不利,明天换那部,再不利,再换,打不下来,耗也能耗死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