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支吾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话:“这……这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杨启步步紧逼,语气铿锵有力,“制盐也好,建桥也罢,都是为了造福百姓,提高效率。你们抱着老一套的方法不放,只会阻碍进步,最终受害的还是百姓。”
赵工部官员一直沉默不语,此刻也陷入了沉思。
他之前对杨启的新方法也心存疑虑,担心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但现在,听到杨启提起制盐技术的事情,他开始重新思考。
杨启顿了顿,目光落在赵工部官员身上,语气缓和了一些:“赵大人,我知道您担心新方法的安全性,但请您相信我,我会对这座桥负责到底。”他从袖中掏出一张图纸,递给赵工部官员,“这是我设计的桥梁结构图,请您过目。”
赵工部官员接过图纸,仔细地看了起来。
图纸上,桥梁的结构清晰明了,每个细节都标注得非常详细。
他不禁暗暗点头,这图纸比他见过的任何桥梁图纸都要精细,而且设计也更加合理。
“赵大人,这座桥如果建成,将会是整个大宋最坚固、最安全的桥梁。”杨启的声音充满了自信,“我可以用我的性命担保。”
赵工部官员抬起头,看着杨启坚定的眼神,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
他缓缓地开口说道:“杨公子……”
“杨公子,你的这番话,还有这图纸,让我对新方法有了新的认识。”赵工部官员缓缓说道,他将图纸折叠好,郑重地放回桌上,“我会重新评估新方法的安全性,并如实上报朝廷。”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之前是我过于谨慎,多有得罪,还请见谅。”
小主,
赵工部官员的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原本紧绷的气氛也随之松懈下来。
一丝希望的阳光穿透了大厅的阴霾,照亮了郭婉略显苍白的脸庞。
她感激地看了杨启一眼,心中充满了温暖。
杨启回以一个鼓励的微笑,紧紧握住她的手,给予她无声的支持。
看到赵工部官员的态度转变,王工匠的脸色变得铁青。
他原本以为赵工部官员会站在他这边,一起反对杨启的新方法,没想到事与愿违。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被孤立的斗士,独自对抗着整个世界。
一股无名之火在他胸中燃烧,让他感到烦躁不安。
他狠狠地瞪了杨启一眼,又扫视了一圈周围的工匠,发现他们大多都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工匠站了出来。
他叫李工匠,是王工匠的徒弟,一直对杨启的新技术充满好奇。
他鼓起勇气说道:“师父,我觉得杨公子的方法确实可行,我们应该尝试一下。”
李工匠的声音不大,却在大厅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