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道鼓起勇气问道:“师叔!我们修道之人修的到底是什么道?”
杨凡:“我们修的是心。”
见多数人迷茫,杨凡笑道:“你们有没有想过,道是什么?”
“道有三层——知道,用到,想到。”
“是的,你们没有听错,道在上古时期,就是一个多音字。”
“知道,是一个浅显的学习过程,我们经常教育孩子,因为这样这样,知道了吧?你不能这样这样,知道了吗?”
“用到,是一个掌握事物规律后的运用过程,把知道的做出来,把知道的用出来,把知道的表达出来。”
“想到,是一个追求事物本质的思考过程,为什么人有生老病死,为什么人会趋利避害,为什么人会贪图享乐?这些因人而异,因命有别,因运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所以才有了大道三千的说法。”
“大道有没有三千不好说,可人的起点都是生,人的终点都是死,这是一样的。”
“道的起点和终点又是什么能?你们想过没有?”
温武认真道:“请师兄教我!”
杨凡笑道:“道的起点是自我,也可以说是自私性。”
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众人听之无不哗然。
有人问道:“师叔!不是都说人之初性本善吗?怎么会是自私呢?”
杨凡反道:“自私就是不善了吗?”
“你们现在假装对我群起攻之,外面的羊羊会不会担心、痛心、伤心?”
那人答:“自然会!”
杨凡:“羊羊看到我挨打为什么会痛心呢?”
小道理所当然:“因为师叔是她的父亲啊。”
杨凡:“是了,我是她父亲,你们打我,她自然伤心哭泣。那推而广之,若有人骂我辱我,你们想必也会心情不悦吧,因为我是你们的师叔啊。再广之一点呢?牧辰国或者神鹰帝国入侵中原,屠戮汉人,你们是不是也会愤慨?因为什么?因为这国土是我们的,这些受苦受难的人也是我们的国人。”
“因为是我的,我们的,才感同身受,才想奋力保护,你们说是不是?这样看来,谁能说自私就是不善了呢?”
孔儒问道:“师弟说的,我也曾思考过,而我看到的人性却是懒惰、无知和占有欲。”
杨凡笑道:“二师兄智慧无双,比世人看的都细致入微,可就是这种细致入微,才让你管中窥豹,难见真相。”
孔儒拱手道:“愿闻其详!”
杨凡问道:“一个懒惰无知,欲求不满的人,不就是一个自私的人吗?”
孔儒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杨凡:“大道朦胧,不能细查。我们若将善恶的大小比喻成心理阴影面积,那么无知、懒惰、占有欲的比重不同,就能延伸出千差万别的人品,这就是千人千面了,又因出生、环境、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即使性格相近亲兄弟,人生也是大不相同,这就叫人生百态,世事无常。”
“世间所有的词是人发明的,那自私这词的褒贬,自然也是人赋予它的。你们说自私就是恶,我看也不见得,孩子若不自私,她为何因为你和她抢母亲而哭泣?人若没有自私,哪里会去奋斗?家族若不自私,何来的香火之争?国家与国家若没私心,何来的战争?不正是人有自私性,所以才会在弱小的时候趋利避害吗?不正是人有自私性,所以才会在强大之后贪图享乐,这不暗和大师兄说的两条天道法则吗?”
袁农惊诧道:“是啊,趋利避害,贪图享乐,通了。一个字,绝。”
“自私的本质是因为爱自己,如果“爱自己”有等级,从高到低应该是这样的:损人乐己、损人利己、自私自利、自恋自我、利人利己、自信自爱。自私是天性,不可能没有,也应该保留,可高过自恋自爱这条线,多半是一个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