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卿也觉得,东晋泱泱大国,若是此时在各国使臣们面前露怯,日后说不定又要生出事端。
只是这个宴,怎么办,还是要拿出个章程。
顾卿从御书房出来,直接约着赵承钧去临江楼吃了一顿。
次日,赵家就以赵太师的名义,在宫门口摆起了给皇帝贺寿的鳌山。
有了文臣之首的赵家带头,其余各大文臣请戏班的,请杂耍的,请唱曲儿献艺的,层出不穷。
寿宴还没开始,京都已经热闹的跟过年似的。
有了节目,进城的人自然就一日日多起来,京中消沉了许久的铺子小贩儿们,终于扭亏为盈。
各国使臣看着这场面,都暗自嘀咕。
璃月国的那个阿勒勋之前一直明里暗里跟他们说东晋国库空虚,只有一个空架子。
这办个寿宴都这么大阵仗,这是国库空虚,他们那算什么?
穷乡僻壤?
这些使臣只看到东晋在最短的时间内遏制了时疫,平息了边关战乱,哪里知道晋元帝御书房的一大堆欠条啊。
还真被这阵仗给唬住了。
到了晋元帝寿诞当日。
顾卿和赵承钧两人当着晋元帝和文武百官以及各国使臣的面,亲自带队在演武场演练比试,刺激的犹如真正战场厮杀一般的画面,看得各国使臣头皮发麻。
三十六计都快被两人玩出花来了,反转不断。
别说那些没见过这些花样的使臣们,就是不少东晋文臣,也是看的一愣一愣的。
东晋重文轻武,在他们这些文臣眼里,那些武将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
不过是空有一把子力气和武艺,换了他们有那身武艺,照样可以大杀四方。
今日见了顾卿和赵承钧的本事,才真正意识到战场的瞬息万变,一个失误就是几千上万人的性命葬送进去。
他们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开始正视起这些保家卫国的武将们。
晚上用过晚膳,晋元帝亲自带人登上宫门和百姓们共赏鳌山。
夜色深沉时分,皇后安排的烟火表演将气氛拉到了极致。
等几个使臣回到驿站,还没从今日一天的刺激中回过神来。
有这样的将领和部下,难怪能打的璃月老王上亲自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