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平川血战

“既然如此,”颜臣安说:“那咱们一起走吧。”

于是徐凤鸣下令,不片刻间,树林子里冒出来一万多个衣衫褴褛的野人。

这一万多个野人训练有素,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好队形,安静地站在徐凤鸣几人身后。

颜臣安:“……”

宋扶:“……”

颜臣安嘴角抽搐:“徐大人,恕我直言,你们莫不是去的不是西川,而是什么人迹罕至、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

“颜大人这话说的,”姜冕那一身也跟野人无异:“西川不就是深山老林吗?”

颜臣安:“……说的有理。”

陈简看不下去了:“我们打下阳城后,出剑门关,在燕、卫二国边境外伏击了回西川的燕军,所以才弄成这样。”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两波人马一起北上赶往平川。

徐凤鸣的野人团骑马在前边,颜臣安的步兵跟在身后。

路上陈简详细地把伏击燕平大军的事说了,颜臣安听了惊得目瞪口呆:“两万七千人把十万人打得丢盔弃甲?!”

“纠正一下,”徐凤鸣骑着马,抽空看了一眼颜臣安:“是八万人,还有两万不是驻守在潼关,让你们吃了吗?”

“我的天!”颜臣安惊叫道:“八万人也了不起啊!徐大人!你才是不世出的将才啊!”

“哪里是我的功劳,”徐凤鸣说:“这纯粹就是运气好,是占尽了天时地利的便宜。

以及子敬、陈简和万夫长、千夫长们的努力,这办法是大家推演过无数次才敲定的。

若非如此,怎么可能成功?

还有就是燕平事先不知道我们早已从阳城撤退,他压根没料到会有埋伏,事先没有提防,否则怎么可能这么轻而易举成功?”

颜臣安听了,最后缠着陈简,让他有空了给他写一份详细的作案经过,顺便再把作战地点的地理环境都给他画出来。

平川。

燕军抵达平川已经整整一个月,整整一个月里,燕军发起了大大小小几十次冲锋战役。

启、燕、卫三军已经僵持了足足一个月,仍旧没有分出胜负。

收到王都被围的消息后,燕宏没有退军,反而疯了一般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三方势力都不约而同地把所有的有生力量,全部投入到了战场当中,

这场平原之战,较三十九年前的平川之战更为惨烈。

虽然参战总人数没有三十九年前的平川之战的总人数多,但却同时牵连了启、卫、燕三个国家,卷进去了四十几万人。

四十多万人在平川旷野殊死鏖战,无数士兵奋勇争先,战马奔腾如浪潮般涌动,平川旷野上成了一个巨大的绞肉机。

士兵们源源不断地倒下,又源源不断地填进那吃人不吐骨头的绞肉机里。

整个平川旷野尸横遍野,四处都是来不及拖走的尸体,地上一片猩红,一踩,冒出来的都是血水。

所有人都很清楚,生死攸关的时候到了。

这一战之于卫国,是唯一的复国机会。

张廷很清楚,尽管国君已经不战而降,但他们只要挡住启军的攻势,能坚持到启军撤军,那就成功地阻止了卫国亡国的命运。

而之于燕国同样也很重要,这次燕国不顾一切,调动了全国兵力、粮草,可以说是将全国国力都投入到了这一战当中来,最后甚至导致王都被围。

这一战他们必须赢,也只能赢,因为此战若是一旦战败,那么燕国以后就再也没有一战的能力了,也再也没有称霸中原的机会了。

之于启国,则是决定了启国以后出玉璧关,征战中原的决定性一战。

这一战,也是决定天下未来命运的一战。

所有人都不能输,也不可以输,一旦输了,就代表被彻底踢出棋局,再也没有参战的资格了。

所有人都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也拼尽了所有的力量。

平川草原上似乎有一个无形的、硕大的、不可触摸的巨大的黑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有人都被那黑洞的引力吸引,被迫搅进了黑洞里,不要命地上去。

箭矢如雨点一般,黑压压地从天空落下,不分敌我地攻击所有人。

孟案跟赵瑾在战车上,用旗帜不断变换阵形。

战鼓隆隆,如滚滚闷雷响彻天际。

战场上,一片混乱中,卫军跟燕军的旗帜,在努力地配合靠近。

“燕宏跟张廷的军队在试图会军!”赵瑾观察着战场上的局势。

孟案:“绝对不能让他们会军!否则就麻烦了!”

说罢接过旗手手中的大旗,不断挥舞着旗帜变阵!

然而燕军跟卫军的王旗还在不断靠近。

“这样不行!孟案,你来指挥!我去带兵!”赵瑾说着跳下战车,一翻身,上了自己的战马。

“锵——”

将军剑骤然出鞘,剑尖高指,寒光闪烁。

“驾——!”

赵瑾一声暴喝!马儿嘶鸣一声,甩开四蹄奔向战场!

孟案当即挥舞旗帜,士兵看见战旗,纷纷朝赵瑾靠近。

顷刻间,赵瑾身后已聚集了三万骑兵,三万瞬间在大地上排出阵型,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犹如一把利箭,撕开了即将会兵的燕、卫二军。

启军勇猛冲锋,一举击溃了即将集结的燕军和卫军。两军士兵瞬间四散,又在顷刻间重新聚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