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还真打算去抢?

事实上,娜木钟也就是一时心血来潮,顺口把她们蒙古人的那套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给照搬了过来,因此当时才有了要帮胡文霆出去抢上一波的说法。

而在自己的建议被胡文霆给否决了之后,她也慢慢的回过味来,毕竟这里是大明的腹地,就算自己能把东西抢到手,但如何让自己的人,安然无恙的离开大明境内,还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因此,娜木钟在想到抢劫这事的可操作性并不强之后,随即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可是谁曾想到,尽管胡文霆在严辞否决了她在苏州附近进行一次抢劫的计划之后,他自己心里却又重新生起了另一个“抢劫”的念头。

但是,胡文霆心中的第一个“抢劫”目标,却根本不是苏州一带的富豪,而是远在河南的农民军,因为他知道,这些农民军从陕西那边一路劫掠过来,手中拥有的好东西肯定不少。

尽管他心里是有些同情这些农民军的,因此,在朝廷派兵对付农民军的时候,胡文霆既没向朱由检进行献言献策,也没有对那围剿农民军的官兵们伸出援手,在他的潜意识里,是抱着一种各安天命的想法。

但是,如今自己手头的资金却出现了问题,而且在一时半会之间,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因此,只好把主意打到了这些农民军的头上。

胡文霆的第一个想法是样的,他首先打算采用少量人马偷袭的方式,从农民军手上劫取一批金银珠宝,如果实在找不到好的偷袭机会,那么就算用相对和平的方式,同农民军暗地里进行一次交易,偷偷的高价卖给他们一批粮食,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办法。

为了在河南境内找到一个有利于自己对农民军进行偷袭,并能在得手之后,不知鬼不觉的完成撤退的地点,胡文霆一边让人找来河南方面的地图,一边又努力的在脑子中回忆着,崇祯六年官军在河南围剿农民军时的一些细节。

这一回忆之下,让胡文霆又发现了一个更容易下手的目标,这个人就是在前文曾提到过的,京营的副将王朴。为什么胡文霆会想到向王朴下手呢,这又不得不提一下,大明原来历史上的这次围剿行动,之所以在官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王朴这个人在其中起了很大的反作用。

前面我们说过,本来在农民军的规划当中,是打算到京师的大名府一带劫掠一番的,但极其悲催的是,却在那里遇上了阎王级人物——卢象升。

他们在卢象升的手下吃足了苦头之后,不得不再次撤到河南境内,但这并也不代表农民军就此抵达安全地带,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处境反而是更加危险了。

因为当时农民军活动的怀庆府一带,从军事角度来说,恰巧是个死地,在怀庆府的南边,正巧对着大河(即黄河),此时的农民军,根本没有像样的渡河工具,因此,大河就是一道天堑,死死的挡住了他们南下的去路。

而在怀庆府的北边,卢象升正虎视眈眈的在那里等着他们呢,更不可能掉头回去送死。在东边,四川总兵邓玘正带着三千多川兵从山东赶来,这些川兵,同样也是一些狠角色,农民军贸然撞上去,基本上也相当于是送死。

那往西边去呢?答案是没有这个选项,因为农民军就是因为在山西那边待不下去了,才从西边过来河南的。况且,小朱同志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农民军问题,还让京营副将王朴带着六千京营人马赶往河南助拳。

这样一来,包围农民军的大明官军总兵力就达到三万以上,按以往官军对上农民军时,以一挑十的战绩,从理论上讲,这次应该是能彻底解决掉这些农民军了。

更不巧的是,这些农民军到达河南的时间也实在是太不合适了,崇祯六年十一月,大明正好又处在小冰河时期,因此,当时的天气绝对称得上是天寒地冻。

而这些农民军因为先前没能在直隶一带抢到多少粮食,于是,队伍里是普遍的缺衣少食,就算不被饿死,也会被冻死。因此,无论怎么看,农民军这次都应该是一个嗝屁的结局。

可是,大家可千万别小看了农民军的智慧,因为他们在经过几年时间的锻炼之后,已经形成了一套很有效的,对付大明官军的办法。同时,大家也别太高估了一些大明官军的道德底线,只要有利可图的话,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情。

农民军的几个头目,在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曾屡试不爽的办法——向官军投降。当然了,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这肯定又是一次假投降,农民军的最终想法,就是先混出去填饱肚子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