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嘴角一笑:“三叔,春叔,巡查组这次是给咱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找咱有什么问题的。”
“咱真的没问题?”秦建文还是不理解。
秦川嘴上乐呵:“能有什么问题三叔,咱少交税了吗?”
“没有,一百万里面交二十万税,咱的平安贸易交税交的最多。”
“那咱收棉花手续有问题?”
“应该说没问题,谁能拿出一千万收棉花?”
“三叔,那你担心什么?”
秦建文嘴角一笑:“你都不担心,我担心什么。”
张春哼一声:“咱小川是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什么可担心的。”
经历过十年前动荡的人,张春心里比秦建文还紧张,他脑子里想的一些事情,不见得二十三岁的秦家叔侄俩能想到。
小川是私有个体户,手里握着几千万资产,从西京到兰城,从兰城到铜城到景宁县到大坪村,产业战线拉的这么长,张春总感觉到这笔资产说收走就收走了。
很多年以前,一帮人闯进私人家里,说收走什么东西就收走什么东西。
张春嘀咕一句:“川子,我心里扑通扑通的,咋这么不安稳呢。”
张春心里扑通了一个小时。
走进来的是戚组长。
“秦书记,秦总,有几个问题,也希望你俩能如实回答我。”
秦建文给戚中搭话:“实事求是,你问什么我们说什么。”
张春手心里在出汗。
戚中手里拿的是铅笔。
“秦书记,秦总,如果市委陆书记继续任职下一届铜城市的市委书记,大坪村走的这条路子是不是会走的更快更好?”
“肯定喽,只要领导不折腾来折腾去,大坪村就不会折腾来折腾去,平平安安顺顺当当走下去。”
戚组长点点头。
“新安县种了三万亩棉花,你手里有充足资金收购这批棉?”
秦建文看了一眼秦川。
“戚组长,只要新安县农牧局领导不胡乱发红头文件胡乱插手,新安县这三万亩棉花收购工作会很顺利,一亩地能保证种植户五百块钱收入。”
戚中嘴角一笑:“五百块?不错啊,还有一个问题,秦总,你是一心一意要在土地上搞产业吗,没想过在兰城、或者西京开公司办企业?”
这话还是秦川回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肯定要在兰城、西京甚至京都开公司办企业,土地产业必须依靠工业贸易商才能走出特色路子,种什么不种什么,是市场需求说了算,不是领导拍脑门说了算。”
戚中点头:“农工商结合的路子少了哪一环都不行,秦总是这个理念。”
戚中和上本子,站起身,脸上微笑,伸出手跟秦总使劲握住,再跟秦建文使劲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