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以后,看着两只脚上的鞋子也已湿了大片,干脆就把鞋子换了,提着回到厢房,把炉子里面的煤灰清理干净。

烧了两天,炉膛内的泥土已经变成了砖红色。

倒是也挺完整,没看到哪里有裂开的地方。

重新取了燃烧得正旺的煤球放到炉膛里面,很快变得炽热。

等了好一会儿,炉盖上面温度升起,伸手在上面有些烤手。

将炉盖清理干净以后,拿了两个包子放在上面。

包子都是出锅直接收起来的,本身当然是热的,他只是想要吃

李想国就是想起上辈子用炉子热冻包子的经历。

怀旧一下罢了。

余生很长,总得有些乐趣。

过了一会儿,翻了个个儿,反过来的一面已经结了一层金黄色的锅巴。

拿起来焦香四溢,倒是显得包子也更好吃了。

他也想着,回头还是买个鏊子放在空间,那样以后不管是做煎饼还是做水煎包都能自给自足了。

(嗯,这里是指的能煎煎包,有单独盖子的那种中式煎锅,不是更常见,没边的煎饼鏊子,实际上现在鏊子一词几乎都成了煎饼鏊子的专属了。)

当然要是非得用家里的土灶,其实也有能对付的办法。

毕竟东北的锅出溜其实就是用土灶来做的,做法也简单。

锅里刷油烧热,起烟后把稀汤子面沿着锅帮一圈儿倒进锅里。

汤子面就打着出溜滑落向锅底。

最后等到整体成熟了用锅铲切开出锅装盘,就形成一张张锅底部分厚,锅帮部分薄的扇形锅出溜。

刚出锅的锅出溜,锅帮的部分酥脆,锅底部分软糯。

油香混合着发酵的微酸,一张锅出溜多重体验,也别有风味。

(这才叫锅出溜。我试图在网上找个合适的图片想着回头发到段评里,结果只找到一堆平底锅做的煎玉米饼子。

还记得“打出溜滑,欻嘎拉哈”吗?没了“出溜”这个过程,那叫啥锅出溜,都有平底锅了,你直接摊煎饼不好吗?

找了个差不多的,b站的,感兴趣的去看看。做法如此,配料的话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调。)

类似的做法还有东北的粉片汤,这个就是炝锅调汤,然后沿着锅边儿倒稀淀粉,凝固成型后的粉皮铲到汤里。

想着想着,李想国都快流口水了,却也也不由得扑哧一声笑起来。

折腾来折腾去,自己这也是光想着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