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景和帝命人首先宣读文飞扬的奏章。
在这份奏章中,文飞扬满怀赤诚地上疏言道:
“如今无论是官场,亦或是寻常百姓人家,为了能够清晰明辨,将周泽所掌控的朝廷称作南安朝;
庆王的朝廷被唤作北安朝;至于咱们,则被称为西安朝。
此三者之中,唯有咱们西安朝才是当之无愧的正统所在,且实力最为强盛。
假以时日,必能横扫六合,实现天下一统之伟业,让国家得以长治久安,永世昌盛!
故而,微臣斗胆提议,将丽阳城易名为‘长安’。”
景和帝说:“都城之名变更,实乃关乎国体之大事件,故朕召集众爱卿共商此事。”
此前,太子周山立下了一项独特的规定:
凡在朝堂上商议国事时,诸位大臣皆可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不必拘泥于官位高低而依次发言。
这一规定的初衷在于避免出现一种不良现象:
若按官位大小来决定发言顺序,很可能会导致众多大臣盲目跟风附和。
毕竟,位高权重者的话语往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引导性,其他官员为了不得罪上司或者迎合权势,便会纷纷随声应和。
如此一来,看似能够迅速达成一致。
实际上却只是表面的和谐统一,并不能真正汇聚众人的智慧和力量,也无法从多角度深入探讨各种事务的利弊得失。
真正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反而难以被充分表达出来,集体讨论也就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
因此,为了营造一个开放、民主且富有建设性的议政氛围,周山始终坚守着这条原则。
鼓励每一位大臣都能勇敢地提出独到见解,共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出谋划策。
众官员了解太子,每当朝堂议事时,都抢着发言,大臣们之间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太子周山以身作则,坚决不率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凡是在朝堂上发言、争论的官员只会受到提拔、重用,绝对不会有人因此而受到处罚、穿小鞋等。
所以,西安朝官场相当开明。